顧客3.0:人+服務流程+科技應用的綜合

  • 9 360
    40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你知道什麼是顧客1.0?顧客2.0?顧客3.0?

你知道如何綜合運用「人 + 服務流程 + 科技應用」等元素,提供從頭到尾完整的顧客經驗嗎?

本書以「運用積極服務、科技,以及情感連結,提供具有量化評估收益能力的完整顧客經驗」為主題,進行討論與分享。詳細說明強化顧客經驗的策略,以及如何針對提供服務所獲得的回報,做精準的量化評估,讓顧客經驗與公司收益皆獲得最大的滿足。此外,也進一步闡述要創造成功顧客經驗,不可忽略以下這些關鍵字:從頭到尾完整的服務、針對收益做量化評估、積極服務,以及運用科技。

譯者

池熙璿

淡江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在行銷、公關、顧客關係專業上,累積超過十五年的實務經驗,曾任職媒體、科技公司、消費品公司等不同產業,並對傳播領域未來發展與研究抱持濃厚興趣。譯作有《這就是服務設計思考! 》(中國生產力中心)、《別為了主管換工作》(高寶)、《行銷天才》(中國生產力中心)等。

目錄

推薦序一 卓越顧客經驗管理工作的最佳指南 /理察‧杜弗士蘭(Richard Dufresne)
推薦序二 利用創新顧客需求 確保企業的長遠競爭力 /王超弘
推薦序三 提供服務業老闆們焦慮下的一帖鎮定劑 /陳志仁
推薦序四 運用積極服務、科技、以及情感連結的服務管理 /黃俊堯
推薦序五 大數據時代的使用者經驗與顧客滿意提升 /簡禎富
前言 為什麼是顧客3.0? 

第一部分 顧客與顧客經驗之範圍
第一章 好的顧客服務未必能創造絕佳的顧客經驗 
了解顧客的期待 / 避免不愉快的意外 / 釐清顧客不滿意與不確定的因素 
沒有事情發生不一定就是好事/現行的顧客經驗,為什麼讓公司損失許多應得卻未得的收益 
運用科技創造絕佳顧客經驗 / 去除不愉快的意外 
從這裡開始 / 本章菁華  

第二章 顧客經驗綜合了「人+服務流程+科技應用」 
妥善運用四階段架構創造極佳的顧客經驗 / 在顧客服務架構的每個階段妥善運用科技 
評估與管理顧客經驗效果的標準 
從這裡開始 /本章菁華 

第三章 將無所作為造成的損失加以量化,讓公司展開行動 
為什麼財務長認為極佳的顧客服務支出高於一般服務 
估算絕佳顧客經驗對營收的影響 / 計算顧客經驗改善後的營收成長 
量化絕佳顧客經驗所能省下的支出 / 說服財務長 / 選擇您的戰場 
從這裡開始 /本章菁華 

第二部分 設計完整的顧客經驗
第四章 第一時間就做到位 
「第一時間就做到位」的必要步驟/建立具彈性、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文化 達成DRIFT的目標 
彈性達成「第一時間就做到位」的目標 / 為「第一時間就做到位」建立評估標準 
從這裡開始 /本章菁華 

第五章 打開溝通的大門 
鼓勵顧客進行有價值的互動 / 顧客溝通工作量的影響因素
顧客接觸策略的十大要素 / 管理可使用性的評估標準
從這裡開始 / 本章菁華 

第六章 永遠都要讓顧客滿意 
公司服務系統的五大目標 / 達成五大目標不可或缺的六項工作 
運用科技創造高科技、高思維 / 管理服務工作的評估標準 
從這裡開始 / 本章菁華 

第七章 熱情傾聽顧客的整體心聲 
顧客聲音的目標 / 有效顧客聲音流程的重要基本構件 
顧客聲音資料來源並非都來自顧客回饋 / 建構顧客聲音系統常見的挑戰 
提升顧客聲音系統影響力的實用技巧 
從這裡開始 / 本章菁華 

第三部分 導入顧客經驗的關鍵議題
第八章 妥善運用先進科技 
整合科技與理想顧客經驗 / 讓科技改革順利進行 
可用科技的優缺點及最佳案例 / 科技在顧客經驗管理面向的評估標準 
從這裡開始 / 本章菁華 

第九章 建立充分授權的企業文化
建立授權與情感連結的環境 / 規劃與顧客的情感連結 /科技世界中的情感連結 
高階主管與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充分授權與情感連結工作的評估標準 
從這裡開始 / 本章菁華 

第十章 領導顧客經驗更上一層樓 
了解顧客經驗領導人的角色 / 兩種危險的顧客經驗角色 
從顧客經驗旅程中獲得學習 / 為不可避免的財務與組織變動做好準備 
從這裡開始 / 本章菁華 

序/導讀

卓越顧客經驗管理工作的最佳指南


——National Manager Customer Care,Toyota Motor Sales Corporation  Richard Dufresne


我於1980 年代,任職於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雪佛蘭事業部(Chevrolet Division)的經理一職,當時正是汽車產業面臨一連串全新挑戰的時候。

‧ 所有的產品和過去比較相對複雜許多。

‧ 業者提供的說明書愈來愈厚,但消費者卻愈來愈不想閱讀。

‧ 消費者的要求愈來愈高。

‧ 來自國外的競爭者致力於提升品質,也引進所謂「全面品質管理」(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全新製造規範流程,促使美國的汽車製造業必須改善產品設計與品質。

‧ 1980 年代中期,根據美國白宮消費者事務辦公室研究顯示,媒體與政府單位對消費者保護以及消費者抱怨處理的議題更為重視。

約翰‧ 古德曼(John Goodman)和他的業務夥伴馬克‧ 葛雷納(Marc Grainer)主持這項由白宮贊助、主題為「消費者服務與抱怨處理」的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成功改變了美國企業對於消費者事務與消費者服務的看法;古德曼與葛雷納認為,即使消費者產生抱怨,若經由公司處理而獲得滿意的解決時,將會成為忠誠的顧客。完善的消費者服務,因為能留住既有顧客、避免其轉而選擇其他品牌,成為創造利潤的利器。

可口可樂公司則與古德曼合作完成另外兩項研究。第一個研究發現,消費者在遇到不好的消費經驗時,將負面經驗告訴朋友的機會,是傳遞那些美好消費經驗的2 倍;第二個研究則發現,消費者如果從業者提供的消費合同中,能清楚了解其責任範圍,通常所發生的問題會比較少、業者處理問題時也比較容易解決,同時,消費者也可能成為忠實顧客,更願意向朋友推薦該業者或該公司的產品。

《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在1984 年報導上述研究結果,認為這就是奇異公司建立「顧客回應中心」(GE AnswerCenter)、美國運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與通用汽車公司設立0800 專線,集中處理消費者抱怨案件的原因之一。在古德曼與葛雷納的協助下,通用汽車公司得以設立別克與雪佛蘭顧客服務中心(Buick and Chevrolet Customer Assistance Centers),我也很榮幸地是這個團隊的初始成員之一。

1989 年秋天,我加入了日本豐田汽車美國分公司(Toyota Motor Sales, U.S.A. Inc.),執行該公司改善總部顧客協助中心,以及顧客服務領域的策略規劃工作(在古德曼的協助下)。儘管有些不同之處,但豐田汽車所面臨的挑戰,和通用汽車在前一個10 年所面臨的困境十分類似。豐田汽車的設計與製造品質,優於絕大多數的競爭對手,消費者滿意度也相對較高,但在這樣的狀況下,也讓他們面臨了相當特殊的挑戰。

‧ 汽車從單純的交通機械設備逐漸演變為整合多項電子產品功能的移動設備時,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期待也快速增加。

‧ 產品的功能與維修都變得更為複雜。

‧ 在銷售業績與市場皆持續成長的狀況下,公司與經銷商在維持同樣高品質的顧客經驗上,面臨極大挑戰。

‧ 政府與媒體的監督更為嚴密,不僅對甚少發生的事件十分關注,也開始關心所有與顧客售後服務、駕駛行為相關的議題。

這些變化所帶來的衝擊,加上市場趨勢改變,顯得更為嚴重。首先,消費者通常不習慣閱讀使用者手冊或維修說明書;另外,現今在企業經營上已經離不開電腦,顧客服務功能也相同,雖然電腦系統能提供顧客服務部門更多的資訊、也能有效追蹤產品與運作上的狀況,但這需要公司投入大筆資金,同時也因為必須透過電腦主機運算而變得缺乏彈性。

包括像諾德斯特龍(Nordstrom)這類的高級百貨公司,許多企業採用的策略,乃透過滿足消費者需求、提供超出消費者期待的服務,來提升業績與創造顧客好評。很幸運地,豐田汽車公司十分理解、也願意在服務與品質上做出投資,有堅強的經銷商網絡,也有如卡爾‧ 蘇維爾(Carl Sewell)一般具有遠見的經銷商,和我們一起努力。卡爾的著作《一輩子的顧客》(Customersfor Life),其內容就是在說明:如何以服務與顧客的永續忠誠為基礎,創造高利潤的成功事業。

近三年來,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其他的市場趨勢同時也產生很大的變化。例如:

‧產品不只是電子化而已,幾乎都內建完整的電腦功能,這是件好事,但對消費者來說,產品卻變得更加複雜。

‧無線技術與影像科技,讓公司可以提供消費者極大量的資訊,像是可在移動式設備上播放的操作說明影片等等。

‧許多產品可以將錯誤診斷資訊直接傳回製造商,幫助技術人員快速解決問題並進行修復。

‧ 線上社群、評論網站、影像分享,讓消費者能快速取得他人的協助以及大量資訊,但同時也讓消費者可以在論壇上向所有網友宣洩對產品的不滿。

古德曼所在的顧客服務評量顧問公司已完成數個針對顧客滿意度,以及顧客對服務不佳可能產生反應的全國性調查研究,該公司在2013 年的研究發現:即使費盡全力想要提供最好的服務,消費者的滿意度仍然沒有過去來得高2;另外,消費者想要的多數是企業的說明與道歉,而不是公司要付出多少的代價。在投資消費者服務時,我們似乎忘了用小投資獲取大收益這樣的邏輯。

《顧客3.0》這本書,詳細說明強化顧客經驗的策略,以及如何針對提供服務所獲得的回報,做精準的量化評估。古德曼在書中整理出企業必須重視的4 大策略,透過這些策略,可以讓顧客經驗與公司收益都獲得最大的滿足。

1. 企業的任何產品設計及行銷策略,都應以達到消費者合理期待為首要標準── 也就是古德曼所說的「第一時間就做到位」(DIRFT, doing it right the first time)。在此策略中,必須先找出可能讓消費者失望的部分,或是可能讓消費者感到產品價值未如預期的因素;企業也必須主動接觸消費者,針對產品使用上的限制進行教育、甚至在事前進行提醒,採取主動出擊的做法,就是最好的防禦措施。

2. 企業必須鼓勵消費者在產生疑問或遇到問題時,主動尋求協助──沉默但不開心的顧客,對企業來說就是沒有價值的消費者。因此,公司必須提供消費者易於溝通的管道,方便他們尋求協助。

3. 公司必須建立被適當授權的服務系統,讓員工可以全權處理消費者遇到的問題、教育消費者如何善用產品,從而創造與消費者的情感聯繫。

4. 公司必須建立能從不同資料來源、完整蒐集消費者生命週期資訊的顧客服務系統,並將這些資訊彙整後,描繪出一個完整的顧客經驗藍圖。為了完整取得必要資訊,該系統必須針對公司收益,顧客透過口耳相傳交換產品問題訊息所產生的衝擊,以及產品機會點,具有量化分析的能力。

在過去30 多年的時間裡,我與約翰共同執行了許多專案,他是個很少給出簡單答案的人,他會提出可能的策略與方向、找出目前最佳案例的重點,以此挑戰我的想法。在這本書中,他嘗試提出如何運用科技來了解、服務、傾聽消費者的建議,其目的是要幫助您的組織,藉由主動教育消費者、服務消費者,從焦頭爛額解決問題的窘況,透過科技的力量尋求能夠預防問題的做法。我曾以他的第一本書《策略性顧客服務》(Strategic Customer Service)作為強化管理服務工作的指南,我相信您也會發現《顧客3.0》,對於管理基本顧客經驗,以及能幫助我們了解卓越顧客經驗的多樣化新科技來說,都是絕佳的指引。

推薦序

利用創新顧客需求確保企業的長遠競爭力

 

——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王超弘


談論品質不能不提到顧客,因為品質優劣是由顧客主觀意識所認定的,所謂品質是指不論是產品或服務凡能影響顧客滿意的一切屬性與特徵。在過去常聽聞品質不是檢驗出來,也不是製造出來的,而是設計出來的,但若是所設計的產品或服務並不能滿足顧客需求時,在市場銷售成績必然低落,這時所有的努力將付之一炬。因此,為突顯顧客需求的重要性,有學者將品質管理分為以使用者為基礎、以產品為基礎、以製造為基礎等三類;其中當然以如何能滿足顧客真正的需求最為重要,若以槓桿原理來說,以使用者為基礎,品質位於槓桿

試閱

《前言》

為什麼是顧客3.0?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相關的書籍,針對社群媒體經營、提供讓消費者驚豔的服務、顧客滿意度管理與評估、如何扮演好客戶服務主管的角色,甚至是如何運用科技讓消費者完全不需要額外的個別服務等等主題,多有論述。但是,我還沒有發現任何是以「運用積極服務、科技,以及情感連結,提供具有量化評估收益能力的完整顧客經驗」 為主題,進行討論的書籍。 要創造成功顧客經驗,這些關鍵字是不可忽略的:

‧從頭到尾完整的服務(End-to-end)︰產品設計與行銷團隊必須事先設定合宜的產品期望值,同時整個公司都必須共同合作,致力於達到消費者的合理產品期望、同時處理那些消費者提出的不合理產品期望。

‧針對收益做量化評估(Measurable financial payoff)︰如果您沒有可用來量化評估公司收益的工具,財務長當然不願意讓公司在改善顧客經驗上有所投資,導致顧客經驗的工作無法成功執行。

‧積極服務(Aggressive service)︰消費者在希望尋求協助時,幾乎所有公司都或多或少有著一些阻礙,您必須消除這些擋在消費者面前的阻礙,也要做到鼓勵消費者提出他們的抱怨與質疑。

‧運用科技(Using technology)︰要成功運用科技,您必須完全依循理想顧客經驗的流程圖,明確且主動地教育消費者,才能避免問題產生,同時做到在多元管道提供服務的目的。

本書同時也針對一些在服務、行銷、科技上的迷思和誤解,進行討論,例如:

‧消費者多數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才會提出抱怨。如果您認同這個說法,我建議您先回頭 想想自己的行為反應是不是如此。

‧讓消費者獲得頂級服務體驗的支出,要比提供好的服務,多出許多。事實上,透過提供良好服務,通常可創造10倍於其支出的收入與獲利。

‧社群媒體是成功的關鍵工具。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口碑傳播,其實仍然是在線下發生的,其內容也是與服務產生的互動脫不了關係。

‧智慧型手機是顧客經驗不可或缺的重要革命性工具。事實上,智慧型手機只是加速人們互動的一種工具,更具革命性意義的工具與發現,其實是所謂的「大數據」(Big Data)、對話內容分析、產品與製造商之間的無線資訊傳遞等等。‧官方網站已經過時。幾乎所有的消費者在打電話或上社群平台前,都會先造訪公司網站,但從消費者服務與主動教育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多數網站內容都是極為糟糕的。── 但多數公司仍然採用由資訊部門規劃主導、並由行銷部門單獨處理網站內容的做法。

‧多數消費者不滿來自於缺乏適任的員工。研究顯示,如果員工真正獲得足夠授權,手邊也 有足夠資訊,通常都是工作愉快的員工,能夠有效幫助公司創造正面的顧客經驗。

談到正面的顧客經驗,現在就讓我依序概述本書內容。全書共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顧客與顧客經驗之範圍

本書的第一部分,內容針對如何設定顧客期待,以及為創造絕佳顧客經驗所應做到的管理顧客經驗、未來忠誠度、口碑傳播影響等相關議題,進行討論。在這一部分內容中,我將闡述過去針對顧客行為的一些研究,範圍包括顧客遇到問題時產生的反應、口語傳播(word-of-mouth)以及網路口語傳播(word-ofmouse,the Web);另外,我也提出了一個實驗性的架構,用以設定並滿足那些顧客的期待;最後則企圖說明:您在嘗試了解、管理、滿足顧客期待上所做的努力,應如何轉換為可量化評估的數字,藉以讓財務長與行銷長能完全接納您的做法。

第二部分:設計一套完整的顧客經驗

本書的第二部分,將說明完整顧客經驗架構的4 個要素:(1)第一時間就做到位(doing it right the first time);(2)建立提供服務所需的管道(providing access to service);(3)提供讓人感動的服務(providing caring service);(4)傾聽客戶聲音並累積經驗(listening and learning)。如果您不能對顧客經驗做量化評估,就無法做好管理,因此,我在此架構的4 個要素中,都分別提出了執行過程與成果的衡量標準。

第一個步驟,是要將既有顧客經驗與理想的顧客經驗做比對,確保您不會在客戶經驗中設計出讓顧客不悅的意外,在設計顧客經驗時,您必須建立起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文化,讓顧客與員工在互動中成為夥伴的關係。第二個步驟,是要建立完整的顧客體驗架構,提供各種服務的管道。這是個看來違反常理的做法,多數經營者都認為公司應該致力於減少顧客產生抱怨與接觸行為,但我的建議反而是應該請求顧客告訴公司他們的想法,「只有我們知道問題何在,才能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許多企業高階主管起初無法接受這個概念,您必須讓他們了解:一個不開心的顧客代表著公司損失了多少收入,這樣才有可能說服他們。

針對第三個步驟── 提供讓人感動的服務── 進行說明的章節裡,同時也提出企業應該大幅增加服務功能,以及第一線服務人員的建議。過去,第一線服務人員只需要處理消費者提出的問題,並要求在當下就能完美解決;我建議未來應該要讓第一線服務人員同時扮演教育顧客的角色,讓消費者能更清楚產品的價值所在。

最後一個步驟,是傾聽顧客聲音並累積經驗,也就是建立完善的消費者意見彙整機制,確保這些資訊對全公司能產生建設性的影響,也對經營消費者有正面幫助。在最後這個步驟中最具挑戰的3 個工作分別是:(1)建立得以彙整不同資訊來源訊息的消費者意見處理流程;(2)將這些來自不同資訊來源的資料,整合為一個完整的顧客經驗圖像;(3)將消費者意見的彙整資料與財務分析數字整合,用以規劃公司下一步的業務策略。如果您能將無所作為可能付出的代價量化出來,該數據一定能說服公司立刻開始採取行動。

第三部分:導入顧客經驗的重要議題

本書最後一部分,針對我認為可能導致在顧客經驗上的努力功虧一簣、或成效不彰的主要議題,進行說明。這包括像是科技運用不當、未能給予員工充分授權來彈性處理顧客問題,以及缺乏足夠了解顧客經驗的領導者等等。科技為消費者與企業雙方創造了革命性的顧客經驗。所有物件都因為科技而改變,包括水龍頭現在也內建有微晶片,汽車裡的功能就像在車上設置了1 台電腦一般。產品的複雜度更高,但就如杜弗士蘭在本書推薦序中所說的、現在幾乎沒有人願意閱讀說明書了;另外,多數的顧客經驗主管,將過多的流程決策交由技術部門來做決定,值此同時,技術部門的主管通常又總是會在第一時間承認自己並非顧客服務、或是為產品設定適當消費者期待的專家。從這部分的內容中,您可以了解顧客經驗若能搭配合宜的科技管理,將可產生極大的正面效益。

(摘錄自 《顧客3.0 》)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25459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11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2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