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書法之美:舞動行草

2009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分類:
    中文書藝術設計中國書畫書法總論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蔣勳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遠流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2/06/02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美學大師蔣勳談漢字的起源與書寫的美學
‧漢字的美,彷彿是通過五千年歲月在天地間的各式書寫:可刻,可畫,可歌,可舞……
‧如水波跌宕,如簷牙高啄,如飛鳥雙翼翱翔,筆鋒隨書寫者情緒流走。書法是舞蹈,是音樂,是心情的節奏,是審美的符號。
「漢字書寫,是我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蔣勳

五千多年前,象徵黎明曙光的第一個漢字出現了,文字在天地之間被創造出來,在動物骨骸、金屬、石頭、竹簡、紙帛上被記錄下來,在各個朝代以或沉重樸厚,或飛揚婉轉,或森嚴宏大,或肆意狂放的書寫線條,完成了每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

到了現代,漢字不曾消失、不肯遺忘,更將擁有悠長豐沛的活力。

給小朋友一堂走出戶外的書法課吧!看看大自然間處處流動的線條之美,打開孩子感知世界的能力。   給自己一趟感受生活的文字巡禮吧!匾額對聯、招牌標誌、舞蹈繪畫,字不再只是文字,都有它觸動人心的美麗與驚喜。

蔣勳說:書法是呼吸,是養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現實裡的記憶,是還原到初寫自己名字時的認真……

作者以他獨特的美學情懷,述說動人的漢字書法故事。文字編織成畫面,我們走進了那古老卻又現代的漢字時間光廊,東方書寫的敬意與喜悅,就在你我的指間心中!

 

作者

蔣勳

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台灣。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台。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聯合文學》社長,並先後執教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

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推廣,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著有:《天地有大美》、《美的覺醒》、《漢字書法之美》、《吳哥之美》、《身體記憶52講》、《夢紅樓》、《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I、II、III、IV、V》、《九歌:諸神復活》、《舞動白蛇傳》、藝術解碼五書、《秘密假期》、《孤獨六講》、《生活十講》、《傳說》、《欲愛書》、《大度‧山》、《多情應笑我》、《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手帖:南朝歲月》、《此生:肉身覺醒》、《少年台灣》、《捨得,捨不得》、《池上日記》、《雲淡風輕:談東方美學》、《品味唐詩》、《感覺宋詞》、《萬寂殘紅一笑中:臺靜農與他的時代》、《歲月靜好》、《歲月,莫不靜好》、《歲月無驚》等書,以及各種有聲書。

 

目錄

自序
序篇 最初的漢字
 
之一 漢字演變
結繩
繩結
倉頡
象形
毛筆
甲骨
金文
石鼓
李斯
由篆入隸
秦隸
簡冊
 
之二 書法美學
波磔與飛簷:漢隸水平線條
即興與自在:王羲之「蘭亭序」
厚重與飄逸:碑與帖
平正與絕險:行草到狂草
法度與莊嚴:唐楷
意境與個性:宋代書法
形式與表現:元明書法與文人畫
古樸與拙趣:走向民間的清代書法
 
之三 感知教育
衛夫人「筆陣圖」
第一課:「點」,高峰墜石
第二課:「一」,千里陣雲
第三課:「豎」,萬歲枯藤
第四課:「撇」,陸斷犀象
第五課:「弋」,百鈞弩發
第六課:「力」,勁弩筋節
第七課:「?」,崩浪雷奔
 
之四 漢字與現代
建築上的漢字
漢字書寫與現代藝術
墨:流動在光裡的煙
帖與生活
書法雲門:與身體對話
回到信仰的原點
 
回到九宮格

 

序/導讀



「上」、「大」、「人」──最初最美的書寫

 
 漢字書法的練習,大概在許多華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以我自己為例,童年時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處的時光,除了遊玩嬉戲,竟然有一大部分時間是圍坐在同一張桌子寫毛筆字。

寫毛筆字從幾歲開始?回想起來不十分清楚了。好像從懂事之初,三、四歲開始,就正襟危坐,開始練字了。

「上」、「大」、「人」,一些簡單的漢字,用雙鉤紅線描摹在九宮格的練習簿上。我小小的手,筆還拿不穩。父親端來一把高凳,坐在我後面,用他的手握著我的手。

我記憶很深,父親很大的手掌包覆著我小小的手。毛筆筆鋒,事實上是在父親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動。我看著毛筆的黑墨,一點一滴,一筆一劃,慢慢滲透填滿紅色雙鉤圍成的輪廓。

父親的手非常有力氣,非常穩定。

我偷偷感覺著父親手掌心的溫度,感覺著父親在我腦後均勻平穩的呼吸。好像我最初書法課最深的記憶,並不只是寫字,而是與父親如此親近的身體接觸。

一直有一個紅線框成的界線存在,垂直與水平紅線平均分割的九宮格,紅色細線圍成的字的輪廓。紅色像一種「界限」,我手中毛筆的黑墨不能隨性逾越紅線輪廓的範圍,九宮格使我學習「界限」、「紀律」、「規矩」。

童年的書寫,是最早對「規矩」的學習。「規」是曲線,「矩」是直線;「規」是圓,「矩」是方。

大概只有漢字的書寫學習裡,包含了一生做人處事漫長的「規矩」的學習吧!

學習直線的耿直,也學習曲線的婉轉;學習「方」的端正,也學習「圓」的包容。

東方亞洲文化的核心價值,其實一直在漢字的書寫中。

最早的漢字書寫學習,通常都包含著自己的名字。

很慎重地,拿著筆,在紙上,一筆一劃,寫自己的名字。彷彿在寫自己一生的命運,凝神屏息,不敢有一點大意。一筆寫壞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惱不已。

我不知道為什麼「蔣」這個字上面有「艸」?父親說「蔣」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艸」。

「勳」的筆劃繁雜,我很羨慕別人姓名字劃少、字劃簡單。當時有個廣播名人叫「丁一」,我羨慕了很久。

羨慕別人名字的筆劃少,自己寫「勳」的時候就特別不耐煩,上面寫成了「動」,下面四點就忘了寫。老師發卷子,常常笑著指我「蔣動」。

老師說:那四點是「火」,沒有那四點,怎麼「動」起來。

我記得了,那四點是「火」,以後沒有再忘了寫,但是「勳」寫得特別大。在格子裡寫的時候,常常覺得寫不下去,筆劃要滿出來了,那四點就點到格子外去了。

長大以後寫晉人的「爨寶子」,原來西南地方還有姓「爨」的,真是慶幸自己只是忘了四點「火」。如果姓「爨」,肯定連「火」帶「大」帶「林」一起忘了寫。

寫「爨寶子碑」寫久了,很佩服書寫的人,「爨」筆劃這麼多,不覺得大,不覺得煩雜;「子」筆劃這麼少,這麼簡單,也不覺得空疏。兩個筆劃差這麼多的字,並放在一起,都佔一個方格,都飽滿,都有一種存在的自信。

名字的漢字書寫,使學齡的兒童學習了「不可抖」的慎重,學習了「不可歪」的端正,學習了自己作為自己「不可取代」的自信。那時候忽然想起名字叫「丁一」的人,不知道他在兒時書寫自己的名字,是否也有困擾,因為少到只有一根線,那是多麼困難的書寫;少到只有一根線,沒有可以遺忘的筆劃。

長大以後寫書法,最不敢寫的字是「上」、「大」、「人」。因為筆劃簡單,不能有一點苟且,要從頭慎重端正到底。

現在知道書法最難的字可能是「一」。弘一的「一」,簡單、安靜、素樸,極簡到回來安份做「一」,是漢字書法美學最深的領悟吧!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忘了兒童時書寫名字的慎重端正,一絲不苟。

隨著年齡增長,隨著簽寫自己的名字次數越來越多,越來越熟練,線條熟極而流滑。別人看到讚美說:你的簽名好漂亮。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來距離兒童最初書寫的謹慎、謙虛、端正,已經太遠了。

父親一直不鼓勵我寫「行」寫「草」,強調應該先打好「唐楷」基礎。我覺得他太迂腐保守。但是他自己一生寫端正的柳公權「玄祕塔」,我看到還是肅然起敬。

也許父親堅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書寫自己名字時的慎重吧!

簽名簽得太多,簽得太流熟,其實是會心虛的。每次簽名流熟到了自己心虛的時候,回家就想靜坐,從水注裡舀一小杓水,看水在赭紅硯石上滋潤散開,離開溪水很久很久的石頭彷彿忽然喚起了在河床裡的記憶,被溪水滋潤的記憶。

我開始磨墨,松煙一層一層在水中散開,最細的樹木燃燒後的微粒微塵,成為墨,成為一種透明的黑。

每一次磨墨,都像是找回靜定的呼吸的開始。磨掉急躁,磨掉心虛的慌張,磨掉雜念,知道「磨」才是心境上的踏實。

我用毛筆濡墨時,那死去的動物毫毛彷彿一一復活了過來。

筆鋒觸到紙,紙的纖維也被水滲透。很長的纖維,感覺得到像最微細血脈的毛吸現象,像一片樹葉的葉脈,透著光,可以清楚知道養分的輸送到了哪裡。

那是漢字書寫嗎?或者,是我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

許多年來,漢字書寫,對於我,像一種修行。

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裡抄寫經文的人,可以把一部《法華經》一字一字寫好,像最初寫自己的名字一樣慎重端正。

這本《漢字書寫之美》寫作中,使我不斷回想起父親握著我的手書寫的歲月。那些簡單的「上」、「大」、「人」,也是我的手被父親的手握著,一起完成的最美麗的書法。

我把這本書獻在父親靈前,作為我們共同在漢字書寫裡永遠的紀念。  


二○○九年七月九日 蔣勳 於八里淡水河畔 

 




最初的漢字

 
漢字有最少五千年的歷史,大汶口文化出土的一件黑陶尊,器表上用硬物刻了一個符號──上端是一個圓,像是太陽;下端一片曲線,有人認為是水波海浪,也有人認為是雲氣;最下端是一座有五個峰尖的山。

這是目前發現最古老的漢字,比商代的甲骨文還要早。

文字與圖像在漫長文明中相輔相成

我常常凝視這個又像文字又像圖像的符號,覺得很像在簡訊上或Skype上收到學生寄來的訊息。訊息有時候是文字,有時候也常常夾雜著「表情」的圖像符號。

一顆紅色破碎的心,代表「失望」或「傷心」;一張微笑的臉,表示「開心」、「滿意」。這些圖形有時候的確比複雜囉嗦的文字更有圖像思考的直接性。

漢字造字法中本來有「會意」一項。「會意」在漢字系統中特別可以連結文字與圖像的共同關係,也就是古人說的「書畫同源」。

人類使用圖像與文字各有不同的功能,很多人擔心現代年輕人過度使用圖像,會導致文字沒落。

我沒有那麼悲觀。漢民族的文字與圖像在漫長文明中相輔相成,彼此激盪互動,很像現代數位資訊上文字與圖像互用的關係,也許是新一代表意方式的萌芽,不必特別為此過度憂慮。

文字與圖像互相連結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常常見到。例如廁所或盥洗室,區分男女性別時當然可以用文字,在門上寫一個「男」或一個「女」。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廁所標誌男女性別的方法卻常用圖像而不用文字:女廁所用「耳環」、「裙子」或「高跟鞋」,男廁所用「禮帽」、「鬍鬚」或「手杖」;女廁所用「粉紅」,男廁所用「深藍」。物件和色彩都可以是圖像思考,有時候比文字直接。

我在台灣原住民社區看過廁所用男女性器官木雕來區分的,也許更接近古代初民造字之初的圖像的直接。我們現在寫「祖先」的「祖」,古代沒有「示」字邊,商周古文都寫作「且」,就是一根男性陽具圖像。對原住民木雕大驚小怪,恰好也誤解了古人的大膽直接。

山東莒縣凌陽河大汶口黑陶尊器表的符號是圖像還是文字,是一個字還是一個短句?都還值得思索。

太陽,一個永恆的圓,從山峰雲端或洶湧的大海波濤中升起。有人認為這個符號就是表達「黎明」、「日出」的「旦」這個古字。元旦的「旦」,是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一直到今天,漢字的「旦」還是有明顯的圖像性,只是原來的圓太陽為了書寫方便,「破圓為方」變成直線構成的方形而已。

解讀上古初民的文字符號,其實也很像今天青少年玩的「火星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數千年的漢字傳統一路走來有清楚的傳承軌跡,一直到今天的「簡訊」「表情」符號,並沒有像保守者認為的那麼離「經」叛「道」,反而很可以使我們再一次思考漢字始終具備活力的秘密(有多少古文字如埃及、美索不達米亞,早已消失滅亡)。

漢字是現存幾乎唯一的象形文字,「象形」是建立在視覺的會意基礎上。

我們今天熟悉的歐美語言,甚至亞洲的新語言(原來受漢字影響的韓文、越南文),大多都成為拼音文字。

在歐美,常常看到學童學習語言有「朗讀」、「記誦」的習慣,訓練依靠聽覺掌握拼音的準確。漢字的語文訓練比較沒有這種課程。漢字依靠視覺,在視覺裡,圖像的會意變得非常重要。圖像思考也使漢文化趨向快速結論式的綜合能力,與拼音文字靠聽覺記音的分析能力,可能決定了兩種文化思維的基本不同走向。

寓繁於簡的漢字文學

大汶口黑陶尊上的符號,如果是「旦」這個古字,這個字裡包含了「日出」、「黎明」、「朝氣蓬勃」、「日日新」等許許多多的含意,卻只用一個簡單的符號傳達給視覺。

漢字的特殊構成,似乎決定了早期漢語文學的特性。

一個「旦」字,是文字,也是圖像,更像一個詩意的句子。

漢語文學似乎注定會以「詩」做主體,會發展出文字精簡「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短詩,會在畫面出現「留白」,把「詩」題寫在「畫」的「留白」上,既是「說明」又是「會意」。

希臘的《伊里亞德》(Iliad)、《奧德賽》(Odyssey)都是長篇巨製,詩裡貫穿情結複雜的故事;古印度的《羅摩衍那》(Ramayana)和《摩訶婆羅達》(Mahabharata)動則八萬頌十萬頌,長達幾十萬句的長詩,也是詭譎多變,人物事件層出不窮,習慣圖像簡潔思考的民族常常一開始覺得目不暇接,眼花撩亂。

同一時間發展出來的漢字文學《詩經》卻恰巧相反──寓繁於簡,簡單幾個對仗工整、音韻齊整的句子,就把複雜的時間空間變成一種「領悟」。

漢字文學似乎更適合「領悟」而不是「說明」。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僅僅十六個字,時間的逝去,空間的改變,人事情感的滄桑,景物的變更,心事的喟嘆,一一都在整齊精簡的排比中,文字的格律性本身變成一種強固的美學。

漢語詩決定了不與長篇巨製拼搏「大」的特色,而是以「四兩撥千金」的靈巧,完成了自己語文的優勢與長處。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漢語文學最膾炙人口的名作,還是只有二十個字的「絕句」,這些精簡卻意境深遠的「絕句」的確是文化裡的「一絕」,不能不歸功於漢字獨特的以視覺為主的象形本質。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329554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0
    • 商品規格
    • 23*17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6/03 出貨 參考庫存量:2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