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0614_畢業季

【電子書】關鍵思維:解除焦慮,成為不凡的關鍵人物

  • 分類:
    電子書財經企管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馬克凡(Mark Ven) 追蹤
  • 出版社: 圓神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3/08/01
  • ※ 本商品不列入大咖方案累消回饋計算

內容簡介

思維致勝!你生來就是強者,只是還沒捉到關鍵的那把鑰匙!

二十七歲時,被全球百家頂尖媒體超過三百萬次瘋傳報導其創辦的公司與產品,資歷超過十五年的創業者、數位顧問、企業家馬克凡,手把手帶你建立關鍵思維,成為頂尖人才

 

雞湯只是別人的成功故事,改變思維與行動,才能改變現實!

掌握兩大祕密,活用十四項法則,思維配合行動,你就是自己的人生CEO!

 

★戀家小舖創辦人、臺灣歐必斯共同創辦人/李忠儒、

六月初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沈劭蘭、

六書堂數位教育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吳政哲、

ComHere執行長/邱永龍、

矽谷新創Taelor創辦人/矽谷阿雅、

聯聖企管集團創辦人/陳宗賢、

路易莎咖啡創辦人、董事長/黃銘賢、

鳴周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劉元平、

顧問暨加速器營運長/鄭岡瑋、

ESG企業歐萊德總經理/蔡怡穎、

瀛睿律師機構創辦人/簡榮宗──大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你是否覺得周遭的人都比自己厲害,而自己好像停留在原地?

你是否老是遇到同樣的困境,卻不知道該從何改善起?

你的團隊是否一碰到問題,就陷入無止盡的會議,但總是討論不出解方?

 

新創事業群創辦人馬克凡,有超過十五年的創業與擔任企業顧問的實戰經歷,旗下企業曾被路透社報導,也得到亞太資通訊科技(APICTA)新創首獎。以數位專業為基礎跨領域整合,協助連鎖餐飲、連鎖飯店、虛實整合電商、培訓教育、美業、媒體等數十種產業的企業,數位升級及導入MarTech系統。

 

面對以上這些職場難題、創業瓶頸、停滯不前的自我成長困境,他歸納出一套幫助你跳脫負向循環的思考模式:

掌握兩大祕密+活用十四項法則=解除焦慮,引導你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

 

他認為許多職場的困擾,都源自於沒有發現到「關鍵」!

所謂的關鍵,就是成功的「必經之路」,也就是你在前往目標的路上,幫助你達成事半功倍的人事物!

這本書中他將帶你學習如何在不同領域中,拿到成為關鍵的那把鑰匙,發現關鍵思維,做關鍵的抉擇,成為關鍵的人物。

“Better than yesterday.”就從此刻開始,讓你的每一天都比昨天好一點吧!

 

作者

馬克凡(Mark Ven)

 

Mark Ven 馬克凡(本名趙智凡),是位企業主、連續創業者、數位顧問、企業型KOL、工程師。創業超過十五年,旗下事業群包含流程架構設計、SaaS平臺、數位教育培訓等,事業單位曾被國際路透社全球報導,並榮獲亞太資通訊科技(APICTA)新創首獎,超過百萬全球媒體採訪與報導。熱中於以數位思維解決真實問題,打造產品服務,並以創造不凡(Make Different)的核心理念,做為推動自己不停成長的動力,相信透過不斷創新與嘗試,才能夠帶來真正的改變。同時也堅信,分享內容、知識與經驗給更多人,大家一起高速自我成長、互利共好,更能推動自我的持續成長。

 

相關社群資訊:

◆Blog:https://www.iammarkven.com/

◆IG:Mark Ven 馬克凡

◆Youtube:IamMarkVen

 

目錄

好評推薦

前言 生活是一個大型遊樂場

 

第一部 面對現實世界,才能成為關鍵

祕密一 信念:成為內心強大的人,養成正向循環模式

1.每個人都是在過程中成長蛻變的

2.打破負向循環的焦慮,關鍵是「面對現況」

祕密二 關鍵:每個人都能找到生命中的關鍵,只是缺少發現的方法

1.關鍵就是做好一次,可以用一輩子

2.重複、高效率地做,就會「成為關鍵」

3.把自己當成一個產品來打造、設計

 

第二部 面對個人成長,你要相信「成為關鍵的那個自己」

法則一 盤點:多數人都沒發覺自己就是那位強者

1.定期盤點自己過往的成果

2.看起來很厲害沒有用,只會累死自己

3.盤點的關鍵在於如實地面對與記錄

法則二 分析:如果沒有掌握關鍵,做到死都無法成功

1.不要用「我很努力」當作藉口

2.不努力的人,連失敗的資格都沒有

3.人們都希望可以成為「不可取代」的人

法則三 簡化:或許答案本身很簡單,是你想得太複雜了

1.小學老師教的基礎功,竟是自我成長的最強武器

2.從孩子的視角,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法則四 發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關鍵在於你有沒有「發現」

1.重新以第三者的角度審視事件

2.有時你需要飛出森林外,才能看到整座山的全貌

 

第三部 面對工作挑戰,你要擁有「滴水穿石」的習慣

法則五 總結:一切關鍵的祕密,來自客觀的「總結」

1.通常答案藏在你不經意做對的事中

2.如果不知道自己哪裡做對,下次就會在那邊做錯

法則六 模塊:不要重複做自己做過的事

1.如果一件事需要一直重複,那就應該找更簡單的方式

2.專注做只需要「人」做的事

3.善用培訓與團隊機制,釋出更大的產能

法則七 熟練:反覆將關鍵做到有肌肉記憶

1.不需要會一百種武功,只需要一個必殺技能

2.人類是無法分心的,所以才需要養成肌肉記憶

法則八 疊代:定期覆盤,高速疊代你的技能

1.複利的力量

2.SKill,秒殺對手的關鍵能力

 

第四部 面對經營事業,你要累積「扎實堆疊的關鍵決策

法則九 客觀歸納:了解團隊的工作流程,扎實覆盤與總結

1.很多時候卡關的不是事情,而是沒有依據事實做盤點與總結

2.如果想得太多,通常就會做得太少

法則十 分析聚焦:你的時間沒有很多,抓住你正在打的關鍵一仗

1.真正懂關鍵的人,不是因為他很自律

2.失敗的原因不是做太少,而是做太多

3.你是真的沒有時間嗎?

法則十一 系統思維:成為團隊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1.幫助你從「全貌大局」建立「系統思考」的關鍵

2.從凌亂中組織規則的人,就會是關鍵角色

法則十二 疊代決策:建立你和團隊的關鍵決策模型與標準

1.把做過的決策變成一個決策知識庫

2.沒有標準的東西無法被優化

 

第五部 面對未來,「行動」才能成為關鍵

法則十三 行動是關鍵:思維很重要,但行動才是改變的關鍵

1.改變,從此刻開始

2.成為不完美主義者,你才能成為關鍵

法則十四 專注當下:成為關鍵,從當下開始

1.種樹最好的時機,一個是十年前,一個是現在

2.幫助你成為關鍵人物、打造事業的附加準則

3.順風飛翔靠累積與機運,逆風起飛靠實力與堅毅

 

後記

 

序/導讀

前言 生活是一個大型遊樂場

在旁人眼裡,我是一位「斜槓創業者」,但我覺得自己是在玩樂,但這些玩樂在眾人眼裡卻是在做生意。

 

怎麼說呢?

 

我很愛玩耍、辦活動,但是我將活動設計成可以收費盈利;小時候我很喜歡組裝電腦,所以幫同學組裝電腦,賺點小錢;為了讓自己有動力做網站,便開始接網站的相關案子,強迫自己加速學習;在二○一○年的時候,發現移動網路時代已到來,就全心投入其中並開發應用,也同時接設計APP的相關案子、自己嘗試開發平臺。

 

到後來,因為熱愛電影《鋼鐵人》,當中的人工智慧與三維模型的帥氣深深吸引了我,於是投入電腦視覺與擴增實境AR的技術研發,更創辦一家以體感辨識技術為核心的新創公司,還被路透社報導,該篇報導在十天內獲得超過三百萬次的轉載,也得到亞太區全球資通訊創業大獎金牌。現在我也是多家企業的創辦人,經營領域橫跨會員科技、自媒體運營、數位人才培訓等。這過程很辛苦、很累,但我都不覺得自己是在工作,反而覺得自己在玩,更深入來說,我覺得自己只是一直在做同一件事,且認真體驗當下,並解決問題、提供價值。

 

在創業歷程中,我發現成功的關鍵不只在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的力量」,有心就會找到解決方案,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做到。於是在二○二○年底,我開始經營個人品牌的自媒體,在社群分享自我探索與成長的內容,累積近十萬粉絲。現在我把大家最有共鳴的內容,加上自己應用多年的實戰法則,並透過大量閱讀和實踐,將這些心法整理成書,希望能幫助你面對挑戰、找到關鍵解方,成為頂尖人才!

 

現代人因社群網路而過度焦慮,用虛假的自我肯定掩飾焦慮,這導致許多人盲目追求表層解法、過度攀比,陷入自我努力安慰的循環,有許多公司夥伴與粉絲都曾向我表示曾遇到這個問題,而這本書就是為了幫助人更快融入職場、檢視自己,跳脫負向循環的困境。

 

那什麼是焦慮呢?其實焦慮的本質是害怕未知。「怕」字怎麼寫?其實就是一個「心」加上一個「白」,心裡空空的,就會感到未知、焦慮!人類之所以演化出焦慮的反應,其實就是希望藉此探索出解決方案,幫助自己從未知到已知,進而克服問題,所以說,焦慮並非是壞事,它很有可能是幫助你成功的元素,只要好好運用,有效率地找出後續解決方案、重組你的思維,就能透過焦慮幫助你脫穎而出,成為頂尖人士!

 

 

從五大面向使用這本書

 

這本書總共有五大部分,分別是「如何面對真實世界」「如何面對自我成長」「如何面對工作挑戰」「如何團隊管理與經營事業」以及「如何面對未來」,和大家分享我如何用這些思考模式迎接挑戰。

 

其中我又切分成兩個祕密,分別是「信念」與「關鍵」,幫助讀者如何面對真實世界、降低焦慮,開心地迎接各種挑戰,實際的執行方法可以參考後續的十四條法則,是可以幫助讀者達成這兩個祕密的途徑、成為關鍵的思考架構。

 

法則一到四分別為盤點、分析、簡化、發現。這四個法則的目的是讓你從信念出發,建立起一個好的思考本質,並且有一個自我成長的架構,可以讓你更快速地抓住關鍵、更好地理解自己和面對各種挑戰。

 

想要成為關鍵的角色,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套關於自我成長的思考方法,學習「如何面對自我成長」的課題,其中就是要對生活、學習和工作進行盤點,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並制定目標和計畫,接著要進行深入地分析,找到問題的根源。記住,有時候感到迷茫並不是因為你的能力不足,而是分析的方向不對。

 

除此之外還要學會簡化,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和目標上,以提高效率。最後,透過不斷地發現、掌握機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自己不斷成長。以這四個法則為基礎,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未來的人生旅程中不停成長,成為關鍵角色。

 

法則五到八分別為總結、模塊、熟練、疊代,這部分開始談如何在工作上成為關鍵角色的基本功,不僅可以讓你更有效率地處理工作,還可以讓你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做事方式,運用這四個法則,我們能夠更好地面對工作挑戰,克服困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自信。

 

當你漸漸變得需要帶領團隊的時候,你就會需要法則九到十二,也就是客觀歸納、分析聚焦、系統思維、疊代決策,透過注重事實和數據,從中歸納出規律和結論,其次,設定清晰的目標和方向,持續評估自己的進展、聚焦目標,接著具備全局觀念,從整體上考慮問題,最後,持續評估和調整決策,共建團隊的決策知識庫。這個部分主要是協助你面對事業,能夠更好地管理團隊和經營事業,提升自己的能力、自信、領導方式與大局思維。當你能夠熟練掌握這些法則,就能往「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人員」或「一名出色的團隊領袖」,甚至是「一位成功的創業者」這個目標更近一步。

 

最後,我們會談到的如何面對未來,其中,透過法則十三和十四,也就是行動是關鍵以及專注當下,幫助你在為未來整體進行規畫時,能夠更清晰,並知道如何運用前面提到的十二個法則,幫助自己往未來的目標前進。

 

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像一張地圖一樣,幫助大家更容易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成為不凡的關鍵。接下來,讓我們開始從「信念」到「成為不凡關鍵」的旅程吧!

 

試閱

第一部 面對現實世界,才能成為關鍵

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時,我發現了兩個重要的祕密:「信念」和「關鍵」。

「信念」是我在創業過程中,領悟出來的核心思考方式,讓我有動力與方法,可以不斷挑戰各種困難;「關鍵」是生活迷宮的指南,讓你了解如何成為不凡的關鍵人物。

這也是我經歷了無數個焦慮與挑戰,慢慢學習、自我探討、體悟、請教前輩、閱讀的精華總結,學習這些信念和關鍵厚,能讓你更加清晰地看待人生、更勇敢地面對困難,成為最好的自己。

畢竟,在真實世界裡,困難並不是最大的敵人,不敢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所產生的焦慮和壓力,才是你人生最大的魔王。

 

祕密一 信念:成為內心強大的人,養成正向循環模式

在面對挑戰時,我們因為缺少核心信念,所以會被情緒吞噬,失去自信,讓疑慮和焦慮無限放大,最終迷失在困難中。

 

1.每個人都是在過程中成長蛻變的

你可能會因為身邊的人和事陷入「比較地獄」,讓你覺得焦慮,更最可怕的是,現在社群媒體發達,你可能還會跟很多不認識的人比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但這只是你的感受,而不是真正的困難。

 

面對這些比較,你首先要學會的是「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不要害怕你的感受,承認你的恐懼和疑慮,但不要讓它們控制你。想一想,為什麼你會有這些感覺?是期望太高?還是因為比較?當你知道為什麼會有這些感覺,就可以針對問題解決。

 

信念,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其中潛在的課題是「面對」,它們是一體兩面,當你願意面對,就能慢慢地探索出信念,當你有信念,就能面對未知,讓心態強大,形成正向循環!

 

記住,別讓「比較」成為你的負面情緒源,因為它會讓你進入負向循環並自我懷疑,學會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找到核心信念,主導自己的人生。當你專注當下,不再被焦慮困住,才能克服難關,成為更好的自己。

 

考大學失利是我人生第一個大挫折,所以上大學後,也曾想轉學或轉系,尤其是看到兒時玩伴都表現得比我好,更是百感交集!同時產生羨慕、恐懼、害怕、迷茫的感覺:羨慕同學做到我做不到的事,恐懼自己因此失去很多、害怕自己越來越糟,迷茫未來的出路。

 

有時,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恐懼是「比較」造成的!舉個例子,想像你是個熱愛畫畫的女孩,目標是成為藝術家。有一天,你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個同齡女孩,她的畫作受到大家的讚譽,而你卻覺得自己還差得遠,於是你開始懷疑自己的才華,感到恐懼和焦慮。

 

但是,如果換個情況,假設自己跟理想有差距,但比身旁的同學好一點,通常心裡感受也會好一點,雖然有點難過,但不會迷茫,這才是大家遇到困難時的心理感受,但很少人願意「面對」它,最後只記得「恐懼與焦慮」。此時你只要明白,每個人的成長速度和條件都不一樣,別人的成功並不意味著你的失敗,反之亦同,不用做任何比較去放大恐懼。

 

回到我當時的狀況,我下定決心要考轉學考,但是又提不起勁,畢竟才剛考完大考,於是出現一段渾沌期:今天下定決心、明天又提不起勁的循環狀態,讓我越來越焦慮,因為我一直以來就是個自我要求很高的人,此時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我比較笨才會這樣?」接著出現第二個惡魔:自我懷疑的負向循環。(見圖1-1)

 

一旦形成這個循環就很糟,也很難跳脫,並且不易察覺,循環久了就會選擇放棄,因為人性討厭待在不舒服的狀態。

 

不過當時的我很幸運,透過大量閱讀讓我突然頓悟,也讓我想到自己從小的「手作」能力就很強,不論是畫畫、勞作、寫程式、做設計,我都是先「動手」,邊做邊學,做得很開心,念書雖然都能念進去,但是考試常常不小心失常,那時我心中浮出:「考好大學的目的,未來不就是要找到好工作嗎?如果我直接開始工作或做跟未來有關、又能做好的事,比別人早四年起步,應該也不錯吧?」這時,我真的超開心的,瞬間覺得前途光明,而這就是打破負向循環,建立正向循環。

 

當我後來步入職場,挑戰跨領域工作時,又遇到類似的負向循環,例如:我去銷售3C產品時,因為不懂方法而業績掛蛋,但透過觀察前輩與請益,列出自己的優勢,從前輩的分享中「找靈感」,代換成我的方法來執⾏。果然隔天業績就好轉了,這就是正向循環模式。

 

接著在創業、管理、擔任企業顧問、設計產品研發、做⾏銷等不同面向,我都是用同樣⽅法面對,並稱它為「自我肯定正向循環」模型。(見圖1-2)

 

從升大學的挫折體悟出打破負向循環的模式,在做研究、接案、創業的路上,正向循環模式都為我帶來很大的幫助。

 

 

2.打破負向循環的焦慮,關鍵是「面對現況」

 

當你遇到窘境,要打破僵局,必須先「面對現況」。所謂「面對」就是在觀察他人之後,要「客觀地列出自己的優勢」,把自己的優勢加上客觀面對「真實的現況」,列出解決方針,開始探索新的目標。

 

很多人都會說要「面對問題」,但我不喜歡這樣說,「問題」感覺像是負面詞,所以我更喜歡說「現況」,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所面臨的問題都是基於對現況不了解,進而幻想出來的,這就是感到焦慮的原因,你會焦慮其實是因為不了解現況,加上沒有面對,所以就無法找到解決方法,又或者是亂找解決方法,讓自己越來越累,形成負向循環。

 

我會把「面對」當作是第一個關鍵特質,因為如果沒有學會面對,學再多也就只是事倍功半。想想看,如果我提出一個方法可以讓你在創業或職場上更有方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因為你不敢面對真實情況,導致怎麼套用方法都失敗,這樣不是很可惜嗎?你可以學習變更好的千萬個方法,可是一旦不面對現況,就像在黑暗中亂開槍,永遠射不到靶心。

 

那麼人們為什麼為不敢「面對現況」呢?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腦補太多,所以我分享一個簡單的方式來幫助你面對現況:

 

五月天的阿信在讀大學時就要決定是否休學、專心投入於全職的樂團,某天他騎摩托車經過一條很長的隧道時,就告訴自己,騎出隧道的最後一個念頭,就是他的決定!

 

最後他決定要全心做音樂,所以才會有現在的天團。當時我看到這個故事時深受啟發,於是開始思考他之所以會這樣做,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是什麼讓他快速地面對現況做決定?

 

我分析後發現其實關鍵是:「有限的時間」+「關鍵的提問」。

 

阿信絕對不是第一天就知道正確的提問是什麼,但他是怎麼找到正確的提問?於是我假裝自己是阿信,我發現關鍵是把現況、想要實現的理想、可能遇到的風險寫下來,中間的差距跟努力就是關鍵提問。(見圖1-3)

 

關鍵提問浮出後,就能逐一看題解答,以下是我模擬的答案:

 

一、休學的風險是如果做音樂失敗,就一切歸零回去念書!

 

二、如果沒有實力把音樂做好,那就努力練習!

 

三、當下最熱愛的事情就是音樂,沒有會讓自己分心的事!

 

四、努力把音樂做好,讓人願意等我當完兵繼續支持!

 

五、可以!但只要把音樂做好,就不用回去念書!

 

一一列出後,就會發現背後的解法其實是同一個:「把音樂做好,就好了!」最糟就是回去念書,這樣決定不就很簡單嗎?

 

那時我就發現,人會焦慮迷茫、無法做決定的關鍵就在:沒有面對現實的狀況、沒有面對想要的理想、沒有面對可能的風險。

 

不搞懂這三件事就會提出「歪問題」,而歪問題當中又會夾帶情緒,導致情況越弄越複雜,最後選擇逃避,進入負向循環。有沒有發現面對現況時,能夠讓你克服難關的是信念,而信念卻在自己願意面對現況時才會浮現,變成你的答案。這是一個自我探索的過程,也是我把「信念」當作祕密來分享的原因。

 

當你想要開始面對現況、找到信念時,可以這麼做:

 

一、空出一段有限的時間。

 

二、寫出我現在的現實狀況。

 

三、寫下我想要的理想狀況。

 

四、寫下我可能的風險責任。

 

因此我延伸出了一套「紙、水、天決策法」,這是什麼呢?我在迷茫焦慮時,會拿出一罐大約一公升的水、一張白色A4紙以及自行規定時效為一天。一公升的水用來搭配時間限制,我要在一天內把水喝完前,做完「階段性決定」;一張A4紙,是我用來限制空間,要在寫完雙面A4紙以前,把階段性能想到的「現況、理想、風險」寫進去。

 

接著開始寫下我本來的提問,開始邊喝水邊寫階段性能想到的「現況、理想、風險」,在水喝超過三分之二時,開始列出關鍵提問,然後看著這些提問,思考是否存有有把握的解決方向,如果超過六○%把握,我就會做,就是這麼簡單!

 

有發現嗎?我把整個過程當作在看別人的問題一樣,少了情緒影響,自然能客觀面對現況,也能列出關鍵提問跟解決方針,這樣的決策法可以讓你快速面對現況、降低焦慮。

 

或許你還不清楚具體方向可以怎麼做,建議先學習那些信念跟你接近的人,照著練習看看,相信這個過程可以協助你面對外在挑戰與安撫內心焦慮的!

 

 

重點回顧

 

其實人們會焦慮,無法決定,都是因為缺少一套核心思考問題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信念!

 

 

祕密二 關鍵:每個人都能找到生命中的關鍵,只是缺少發現的方法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找到關鍵去執行,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1.關鍵就是做好一次,可以用一輩子

 

我不能直接跟你講「關鍵」是什麼,因為「關鍵」像是一把鑰匙,沒有一定的方法可以找尋得到,也沒有特別的訓練方式來幫助你找到它,因為它在不同時間點、不同的情況,所產生的樣貌都會不一樣,但我可以跟你說它可能會有的特徵,進而幫助你發現到它。

 

我常常跟夥伴們分享,做事要找尋到「關鍵」,才會事半功倍,不然做再多事情,缺少關鍵,也是白做工。對此,我最常使用的譬喻是:現在要從一樓爬到一○一的頂樓打開寶箱,你一路拚命衝刺,爬到頂樓時,卻發現自己忘了帶打開寶箱的鑰匙,這時候又得折返回一樓,再爬一次一○一層樓,才能順利打開寶箱。

 

那把鑰匙,就是所謂的「關鍵」,就如同我的譬喻,你有了鑰匙,但沒有努力爬上一○一層樓,你也看不到寶箱內的寶物;同樣的,如果悶著頭一路往上跑,卻沒有帶上「鑰匙」,爬上去之後,也是無法打開寶箱,還會更加氣餒。

 

我每次只要講到要人們去「做」關鍵的事,都很怕大家誤解我的意思,只去「找」關鍵。事實上,所謂的關鍵,在我的定義看來,就是一件事情要成功的「最後一哩路」或是「必經之處」。你懂得發現關鍵,並不代表不用去做其他努力(例如上述譬喻中的爬樓梯一事),很多人誤以為所謂的關鍵,就是快速捷徑,事實上這是不對的。關鍵不是「找到」,而是「發現到」。

 

這時候你可能會問:「難道一定要執行過才能發現到關鍵嗎?」

 

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我剛開始創業時,其實都跟著直覺進行產品的銷售,那時雖然會賣出一定數量的成果,但要怎麼把我的銷售流程,複製給夥伴們,一直都是我的困擾。

 

我將自己在進行銷售時所講的話錄下來,並搭配把商品賣得不錯的場合所講的話,做交叉比對。但是從中找不出規律,只覺得是我個人魅力所致,讓我感到相當困擾。到底該怎麼複製呢?

 

我突然靈光一閃,記起自小就很喜歡看電視購物臺的主持人叫賣,以及夜市、魚市場的拍賣叫賣,於是去找了一些片段出來比對一下⋯⋯原來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幾個叫賣方式,甚至沒有意識到平常的談吐間也有類似的話語,難怪我找不出我的銷售關鍵!

 

這其實是在不同領域當中,發現到其中的關鍵作法,然後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學習,最後才達成我所認知的「銷售關鍵」,所以任何一個關鍵,都並非無中生有,而是可以透過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現,運用到自己想要的領域當中 。

 

後來我把電視購物臺主持人的銷售模式,比對我的銷售模式,發展出一套屬於我們團隊的銷售結構,再把其中最關鍵的幾個部分整理出來,變成一套方法。這成了我們團隊人人都要學習的銷售結構,也是讓團隊可以在行銷、銷售、簡報時,可以有一個依循的銷售框架,一路演進到現在,稱為「ACE王牌價值階梯」的結構,也就是我們在銷售上的「關鍵」,可以用在演講、公司產品研發、客戶顧問流程、客服機制中。這樣的過程,很多人會誤以為是個獨一無二的創新方法,但背後其實只是不停地發現與學習其他領域的方法,再加以內化成適合自己的模式而已。

 

這就是我對待「關鍵」的做法,而你也發現,所謂的關鍵,並非「找到」,而是「發現到」,或許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知道怎麼做,但我沒有意識到哪些地方是關鍵,所以導致我後來要培訓夥伴的時候,才會一直培訓不好,事倍功半,十分苦惱!當我回頭探索自己的做法、經驗、跨領域的探索,找到「銷售」的關鍵,並有意識地建立培訓流程、學習指標、範例解析⋯⋯而這整個過程,就是正在「發現關鍵」,隨著一次次地收斂與探索,最後建立屬於自己的「關鍵」,是別人偷不走的核心,也是屬於你的競爭力。

 

那我們該怎麼辨認所謂的「關鍵」?我們可以從兩個部分來看:

 

一、從長久來看,這件事情是否會一直影響你,如果會,那就必須去做;如果也有人跟你一樣正在解決這件事,而他在解決的過程中一直使用了某個方法,那就是你必須要學習的關鍵,越早去做越好!

 

二、從一個流程來看,這件事情在特定時間內是否避得開? 如果避不開,那這件事是不是必須得做的關鍵?

 

從這兩個面向去思考,慢慢地就能夠掌握所謂的關鍵。

 

其實許多關鍵都在身邊,但多數時候因為各種焦躁與慌亂,反而忽視了身旁的一些解決方法,明明答案就在眼前,但卻沒辦法發現,等到繞了一圈之後,才驚覺這是最適合自己且最有效的方式!

 

 

如果一樣是在銷售產品,在電視購物、夜市、魚市場、在我自己的產品等銷售場合之中,都會用到的元素,不就是關鍵嗎?如果想要創業,就是一定會遇到銷售的場合,那你就一定要學!早學晚學都要學,倒不如現在下定決心學好,轉化成適合自己的方式,並依此方式訓練團隊,那「銷售」不就是關鍵的事情嗎?

 

 

重點回顧

 

1 關鍵具有影響力,是做好一次可以用一輩子的重要事情。

 

2 關鍵不是可以「找到」的東西,而是需要在執行一件事情的過程中「發現」。

 

3 發現關鍵並不代表可以省略其他必要的努力。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133886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閱讀方式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方式

電子書 金石堂
  •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將儲存於會員中心→我的交易紀錄「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 最佳瀏覽載體: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電子書 Readmoo
  •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請至會員中心→我的交易紀錄「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商品不列入大咖方案累消回饋計算
;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