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突破性別身分與家庭風暴,迎向愛與療癒的自學課

我們不曾忘記愛的美好,勇敢地跨出性別身分與家庭的框架
  • 分類:
    中文書社會哲思社會議題性別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李詣琦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繪者:Deer Jan 追蹤 ? 追蹤繪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繪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果力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9/03/26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在這個只有口頭約定的關係裡,我們用愛攜手創造美好的家庭協奏曲

2018年十月至今,吸引150萬人次觀看
公視「我的彩虹家庭:同性戀的小孩會是同性戀嗎?」(https://goo.gl/tXnToi)
《青春發言人》、《誰來晚餐》受訪主人翁現身說法

當媽媽和同性伴侶決定攜手共同生活,阿公問要不要把媽媽的同性伴侶趕出家門,七歲的大女兒反問:「把她趕走?那我們要去哪裡?」

「《富爸爸.窮爸爸》?」小女兒聽到這個書名不解地問。「他有兩個爸爸?所以,他們也是同志家庭喔?」

「妳明明不是我們的爸爸,但妳很照顧我們,會保護我們。妳選擇和媽媽在一起,然後就把我們也一起愛下去。還有,身為同性戀也不是妳的選擇,但妳沒有怨天尤人,妳就是負責任地愛自己、接受自己,我們從來沒有聽妳說過一句『我因為是同性戀,所以被歧視了!』這種話。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男性力量』。」大女兒振振有詞地說。

「我覺得家庭有很多種,我不會去想說我們家這樣就是很奇怪。我覺得,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是愛!愛不愛對方,會不會照顧得到對方、會不會在我有困難的時候,也互相幫忙。」小女兒說。

「聽聽她們愛家志工想說的也無妨。畢竟,我們又不會因為她們的說詞,就變成不是家人,對吧?」大女兒溫和地說出她的堅定。

如果「家」是可能讓人受傷的黑洞,
我們不曾忘記愛的美好,勇敢地跨出性別身分與家庭的框架,
一起建構家,實踐對家的想像,描繪家人的樣貌……

二〇一二年年初,我加入了太座和兩個女兒的生活,翻開了我人生新的篇章。太座從來沒有和相同性別的人在一起過,而我則是從來沒想過生活裡會有孩子。

太座的兩個女兒歷經了雙親家庭、在爸爸那裏抱持傳統教養模式的單親家庭、和媽媽再次建立信任與親密的單親家庭。等我加入之後,我們成了兩個女同志和兩個女兒組成的彩虹家庭,女兒也在我們的陪伴下逐步走向自學生活……

這本書是我們一家四口,七年來的相處故事。因為願意與開放,因為以愛為最大公因數,我們一步步朝著信任前進,願意剝除過去那些讓我們不敢去愛的舊經驗,然後再一次擴大自己的愛的能力,擴大到能夠涵蓋彼此,能夠把因為生氣而高舉的矛、因為受傷而拿起的盾都放下。我們勇敢跨出步伐,縮短我們和家門以外的人之間的距離。

「一個被生命引導去如此細膩探索情感與性別議題的孩子,絕對是一個家庭的禮物,因為她╱他是來讓我們解構性別框架、更愛自己的一封情書。」琦琦說。

本書特色

1.第一手分享彩虹家庭的同與不同:透過幽默的日常故事,分享兩位同性伴侶和她們的孩子,如何重新定義家人、家庭角色、性別特質與親密關係。
2.在親密關係中重新定義自己:打破主流家庭/非主流家庭的二分法,跳脫櫃子裡與櫃子外的框架,跳出標籤化的身分認同
3.用真實故事示範如何跟孩子談論同志身分,討論親密關係與喜歡同性對象。
4.與社會大眾勇敢而溫和的對話:一家四口勇於與外人互動,並參與同志權益爭取活動。一改外界認為的激烈挑戰或受害者姿態,用平實的日常細節與孩子的質樸語言,提供跳脫性別框架的反思。
5.給同志的父母建議、同志的教會生活建議。
6.目標讀者:作者粉絲,同志族群,對同志議題友善的親子社群、親子共學團體、老師

名人推薦

李佩雯(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副教授)、翁麗淑(新北市蘆洲區鷺江國小教師)、陳思豪(長老教會牧師)、諶淑婷(作家)、陳雪(小說家)  以愛推薦

編輯推薦


走進日常,擁抱陽光與社會對話


每年秋天舉行、號稱亞洲最大規模的台灣同志遊行,總是像一場愉悅的嘉年華,吸引了友善同志族群的一般上班族、親子家庭參與。但是台灣社會是否真的願意看見與包容同志的身分?當我們論及正式的法律權益、學校教育與家庭關係,去年十一月底公投結果反映出來的,則是這個島上七百萬人的不支持畫面。

當同志婚姻平權與性平教育案成為公投選項,社會輿論對於性別與同志的議題,有了格外熱烈、甚至對立的討論。多元成家難道只是「能做不能說」的事情?關於「同」與「不同」,我們真的需要撕裂彼此嗎?

公視節目《青春代言人》製播的「我的彩虹家庭」系列,就讓我們看到擁抱陽光、社會對話的可能性。其中,受訪的琦琦,和她的同性伴侶偉伶、偉伶的兩個女兒,在日常生活中坦然面對外人對這樣非典型家庭組成的好奇,不訴求悲情、也不過度反應的姿態,吸引了廣大觀眾的注意。大家發現,原來:「同性戀的小孩不一定就是同性戀」,原來同志家庭的日常生活,就跟一般家庭沒什麼不同,她們的經驗或許還帶著碰撞既有性別框架的驚喜。

比如市場裡的菜販阿伯,聽到女兒毫不掩飾地說明,媽媽是跟同性伴侶一起生活,只是笑笑地說「很新奇」,還主動回應自己跟離婚的太太仍住在附近;又或者,琦琦跟伴侶一起在家具展挑選孩子的書桌,業務員熱心說明之餘,不斷地稱呼聲音柔和、有女性性徵的琦琦為「爸爸」;又或者,女兒的男同學私下討論「同性戀很噁心」的時候,想起琦琦一家人安樂自在,馬上改口說「她們家我可以……」

琦琦一家人平實的家庭樣貌,讓我們了解,家庭親子關係的定義,絕非只是「一個爸爸、一個媽媽與孩子」的可能性。其中的關鍵,反而是書中小女兒所說的:「能不能在生活中彼此關心、在有必要時彼此幫助。」有愛的地方,才是家。

剛在網路上接觸作者時,是因為她跟伴侶兩人從事心靈療癒工作,耕耘家庭關係、個人成長等主題多年,她們很期盼與一般讀者分享,如何在內心受傷之餘,療傷、然後變得更強壯。她們一家四口成員,也個別走過同志身分認同、單親家庭、彩虹家庭的不同歷程,這本書是她們勇敢地站出來,如實呈現同志家庭的樣貌,也希望可以分享「心想事成」、「個人賦權」的柔性主張。

這是一堂迎向療癒與愛的自學課,希望帶給同志朋友和尋求幸福家庭關係的朋友滿滿正能量。

文╱張貝雯

作者

李詣琦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碩士,曾任源創國際整合股份有限公司設計師,目前為心秩序學苑創辦人,著力於家庭關係與個人療癒,也有豐富的體驗式學習活動規劃經驗。經營臉書【覺醒父母。自主小孩】粉絲頁,也在未來Family網路版與Today‘s Number撰寫專欄。
臉書粉絲頁【覺醒父母。自主小孩】:m.facebook.com/autonomouspeople

繪者簡介
Deer Jan

本名詹廸薾,生活簡單喜愛散步的插畫工作者。
畫別人的故事,也畫自己的,著有繪本《dear和你在一起》。
作品搜尋 deer jan illustration

目錄

推薦序1:讓愛走在一切的前面_李佩雯
推薦序2:親密關係的新認知_諶淑婷推薦序3: _翁麗淑

家庭成員介紹

第一章|非主流身份/關係,有選擇的餘地嗎?
•在故事開始之前
•我喜歡女生?我是女生?
•認真面對同志身分與親密關係
•童年的創傷與修復
BOX|琦琦的療癒課題1:親密關係與原生家庭慣性
•新的親密關係訂單
•彩虹家庭的開端
•選擇自己的態度
BOX|琦琦的療癒課題2:基督徒家庭的同志

第二章  家庭的想像、破碎與再建立
•故事|「為什麼她可以管我們啊?」
•成家立業的美夢破碎
•分崩離析的家庭關係
•與父系家族一起的生活
•BOX|太座的療癒課題1:婚姻關係
•女兒重回媽媽的懷抱
•BOX|太座的療癒課題2:母女關係
•BOX|大女兒的療癒課題:父女關係
•琦琦加入之後的彩虹家庭
•BOX|琦琦的療癒課題:親子關係
•逐步踏上自學之途

第三章  彩虹家庭的日常互動
故事|大女兒對菜攤阿伯的出軌告白
•琦琦是媽媽的「員工」
•「我們叫琦琦搬出去,好不好?」
•什麼才是「正常」?
•沒有櫃子的「彩虹家庭」
•已經感受到歧視的小小男同志
•「妳們是一家人嗎?」
•「妳媽媽她們是同性戀喔?」
•同理其他的個體和家庭

第四章  兩個媽媽?彩虹家庭裡的角色分工
故事|富爸爸和窮爸爸是同志家庭?
•琦琦,有時更像媽媽呢!
•爸爸,是個好用的代名詞
•「妳不要把我當成爸爸喔!」
•大女兒的父親節作業
•「瑩瑩爸爸,我跟你說喔⋯⋯」
•琦琦,比爸爸更像爸爸!
BOX|大女兒的療癒課題:對爸爸說出「我愛你」
BOX|琦琦的療癒課題:爸爸,到底是什麼?
•願意,讓我成為她和女兒們的家人

第五章  跳出性別特質的框架:我們家的情感教育
故事|女生談戀愛都是這樣的?
•同志家庭如何教孩子性別是什麼?
•那是男生才會做的事情吧?
BOX|琦琦的療癒課題:你是男生還是女生?
•跟孩子一起反省「性別—特質」的連結
•情感教育不嫌早:小三生的交往、復合、分手
BOX|親密關係的深層意義:愛對方、也回來愛自己
•性教育,是家長從小就在教的事
•敞開自己,支持與陪伴孩子
BOX|孩子可能是同志?
•陪孩子檢視自己設定的親密關係

第六章  公開討論身分與權益爭取
故事|如何跟孩子討論「同性戀」
•請支持同志婚姻合法化
•出櫃是什麼,很恐怖嗎?
•打開櫃子與不同立場的人對話
•對同志身分的不過度反應
•婚姻對同志來說到底是什麼?
•從賦權式的自學到婚姻平權
•家,不只是名詞,更是動詞
•讓自己不再被櫃子關住
BOX|從「不被看見」,走向「我是被看見的」

結語

序/導讀

推薦序
讓愛走在一切的前面
李佩雯(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副教授)

二O一八年同志遊行那天,我在新光三越站前看見一群同志家庭的小朋友,一邊嬉鬧一邊在路邊整隊準備。當時,我內心暗暗擔憂,年底婚姻平權公投的結果會對他們造成傷害。開票數字出爐,我們真的「輸了」。即便在二O一九年二月,行政院提出了五月底即將通過施行的748草案,但這項草案在法令名稱上的退縮與立法細節的模糊立場,仍舊在同志家庭的頭上罩了一朵前途不明的烏雲。

還好,公投帶給我的挫敗,在閱讀完《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兩個女兒》這本書之後得到了療癒。

其實,彩虹家庭在我們身邊一直都存在。這十幾年來,《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接觸過的朋友,包括:曾進入異性婚姻生育子女、而後離婚的女同志母親,以及藉由人工生殖自行滴精、而順利生育子女的同志家庭,截至目前為止至少超過一百個。我相信,全台灣的同志家庭集結起來,肯定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只是還有很多同志家長因為害怕汙名,而以其他類目的家庭名稱(例如:單親),帶著孩子在社會的各種角落裡奮力生存著。如果社會文化能夠在法治規定來臨的同時,積極著手準備一個安全、友善的環境,看見多元家庭已成為社會組成的現實,這也許才是748釋憲文意義彰顯之所在。

這種以「愛」為前提,不論血緣關係的家人,並非只是我理想化的想像。作者琦琦和她的家人一同實踐民主化親密關係的溝通日常,拆解這個社會對家庭設定的鐵石框架,在眾多假資訊、謊言、與對立紛擾之後,讓我回過頭來重新看見這個世界運行的可能:療癒我的是琦琦一家人的愛!

一個家庭需要透過內部與外部的溝通來建構其家庭認同。換句話說,除了透過溝通與家庭成員維繫親密關係,家庭成員與外在社會的互動連結,亦深深影響成員間的家庭認同形塑。琦琦說:「家不只是名詞,更是動詞。」由內而外,落實日常的平等表達、協商,琦琦總是盡可能確保自己和家人的聲音能夠被聽見。因為身為療癒師的訓練,琦琦和伴侶經常帶領著家人練習確認自己的感受與認同。不是苦苦哀求別人肯認自己,而是自己首先接納自己。因為接受,一家人的互動也跟著安心、自然。市場裡的閒言閒語、同學間的無心嘲諷也不構成敵意,沒必要武裝。阿公的焦慮,反倒換來女兒們的理直氣壯。原來,愛著彼此的一家人一起生活就是這樣,充滿力量。

我也從琦琦的家庭故事,看見這些年來台灣本土性別平等運動、性別平等教育的成果。本書帶著讀者從原生家庭的出櫃糾結往前走,來到自組家庭。從出櫃到無櫃(雖然過程緩慢、艱辛),過去我們擔心非異性戀的性傾向能不能被這個社會所接受,如今個體經由碰撞、解構、賦權之後,自主地跨越這一步,無論如何讓社會開始熟悉非主流家庭,嘗試幫這個社會準備好適合的土壤。「同志家長是否害孩子遭受歧視?」這個問題在本書中也得到充分的辯證。就像媽媽「太座」與女兒們的力行實踐,「人一開始都是沒有任何櫃子的」。當一個人自身活得沒有框架,自然也不容易進入別人事先畫好的規則。如果一個家庭總是以愛與同理為優先,主動與人為善,周遭的同伴又有什麼不能放下的理由,堅持拒斥這樣的家庭?

本書的價值,正是不懈地溝通、拆解框架、以愛生活,字裡行間滿載了無邊際的愛與寬厚。謝謝作者琦琦讓彩虹家庭被看見。她笑稱,她們家像「活在未來,沒有歧視的未來」。我認為,台灣的這個未來,正是現在。

最後,附上幾則琦琦金句,念茲在茲,反覆練習。
無條件的愛的「無」是去除的意思,是一個不斷運作的動詞。
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是愛!愛不愛對方,會不會照顧得到對方、會不會在我有困難的時候,也互相幫忙。
同理的起點是保持開放性,不要以為自己都已經知道,然後要帶著好奇心積極傾聽。
我不是女兒們的媽媽,也不是她們的爸爸,我就是琦琦。我就是我自己。
將「愛」放在「性別」的前面。
用框架去限制他人的人,其實也用了相同的框架限制住自己。
同志族群要帶給世界的祝福,是鬆動性別框架與觸動人們重新思考家庭的本質。

試閱

在故事開始之前
一九八二年,順著夏天的腳步,我也一起來到了這個世界。我是李詣琦,喜歡拿螺絲起子拆裝玩具和傢俱,喜歡騎腳踏車到處跑、享受風的吹拂,覺得剪短頭髮好整理,覺得穿褲子比穿裙子舒服、方便,總是直接地表達情感、不擅掩藏,面對困難,喜歡自己想辦法、實際動手處理,當事情好好被處理時,真的是滿滿的開心。
在小學中年級時,我便開始會關注身邊的女孩,當時我不懂那就叫做「喜歡」,只是有意識到自己會放比較多注意力在某個女孩身上,所以當然也就還沒有「同志/同性戀」的概念。上了國中,在全班都是女生的班級裡,偶爾和同學們玩「老公、老婆」的遊戲時扮演老公,然後大部分的精神是放在課業上。
上高中後,被學姊喜歡的經驗,打開了我心中對「談戀愛」的想像。在與不同對象的互動裡,我逐漸摸索出自己的位置和呈現⋯⋯,雖然中間一度被老媽發現、制止,但我仍然沒有因此就結束當時的關係。相對的,真正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性傾向,是在上了大學課業繁忙、無暇經營關係以及在營會中感受到神的愛、重新回去聚會之後;而最後一根稻草則是老媽的眼淚,她除了強烈希望我可以是「正常」的以外,還帶我去買了一堆女生的衣服,搞得大學同學在迎接學弟妹的茶會上說「趕快看好喔!這個人,開學之後會變成學長。」
在這段空窗的時間裡,我重新體會「男生」和「女生」的不同,我體認到自己並沒有「不喜歡」男生,而是一直以來互有好感的對象都是女生。相較於被男生告白和等待追求,我更喜歡主動接近心儀的對象,創造互動的機會,即使最後沒有在一起,我也不僅更認識對方,也更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對象是什麼樣子。當然,我也更認清了「同志」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兩個人一起過生活,沒有小孩;還有,當時社會對同志的報導和輿論傾向:混亂的關係。
於是,我在下一段關係來到之前,便下定決心:不管別人接不接受我(其實只有老媽不接受我),我都要好好接受我自己!然後,要好好認真經營關係,起碼要讓身邊認識的人們親眼看到「有好好在一起的同志」。在這之後,迎來的是伴我渡過二十一到二十九歲的前女友。
在這段將近八年的關係裡,對內,我們很認真地經營,雖然最後沒有敵過從原生家庭承襲而來的慣性;但對外,應該是說只有對我老媽,從沒有明說她在我心中的認定,到偶爾可以出現在我們家,然後出席並協助姐姐的婚禮,以及在姐姐、姐夫過年返家吃飯時,變成理所當然的成員之一。花了好幾年、滴水穿石的努力,我們終於可以活得比較輕鬆、自在,雖然我心中隱隱地知道:老媽還是不能接受。
二〇一二年年初,我加入了太座和兩個女兒的生活,翻開了我人生新的篇章:從來沒想過生活裡會有孩子的我,身邊多了兩個可愛的女娃兒;從來不知道小孩會帶給大人如此多又深入的療癒,讓我自此之後每天都越活越像自己、越來越幸福。
太座從來沒有和相同性別的人在一起過,而且我們兩個人的在一起,其中還包含兩個女兒。到底是我們的愛很大,可以克服險阻萬難呢?還是她們會變成誤入叢林的三隻小白兔,過段時間之後,會發現有些不對勁,生活就此進入櫃子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某個隔天要上學的週日晚上,我們四個人在享受睡前的家庭時光,太座在浴室洗澡,我和兩個女兒窩在客廳,她們倆在看同一本故事書,我趁著她們倆專注於書中世界的空擋,滑一下手機。然後,看到當時討論得沸沸揚揚的「同志婚姻合法化」。
「請支持同志婚姻合法化。」我看著網路上的文宣,突然說出這句話。
「那是什麼意思?」大女兒原本埋首於書中的頭,倏地抬起來、轉向我,好奇心大爆發地問。
「就是,我跟媽媽可以『結婚』的意思啦!」我簡明地回答她。
「所以⋯⋯,(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什麼不一樣?」她一針見血地問出這個問題,一瞬間還有點考倒我了。
「就是⋯⋯,我可以去妳們的母姊會、可以在聯絡簿上面簽名⋯⋯,之類的。」我歪著頭一邊想、一邊列舉了一些跟她們倆生活有相關的事項,讓她可以大概地理解。
「喔!是這樣⋯⋯,那可以啊!」她稍微思考了一下之後,迅速地表明立場,然後繼續回頭和妹妹討論故事書的內容。

原本只是重覆說出口號的我,在不預期會發生的對話裡,突然之間獲得了女兒的首肯,她不是只是接受我和她們一起生活,更答應我和太座結婚呢!開心到合不攏嘴的我,用跳地走到浴室門口、迎接太座出來。
「女兒說我們可以結婚捏!」我傻傻地笑著。
「她們答應喔?妳是怎麼問的?」太座看我一臉傻樣,一邊擦著頭髮、一邊帶著好奇,笑笑地問。
「我剛剛說了一句『請支持同志婚姻合法化』啊!⋯⋯,大女兒說『那可以啊!』⋯⋯。」我合不攏嘴地從把剛剛和大女兒的對話重複敘述了一遍。
「妳完成了我的夢想呢!」太座幸福地伸出雙手捧起我的臉,親了我一口。
「嗯?什麼夢想?」加倍的肯定,讓我幾乎飛上天了!
「在妳出現之前,我設定之後的對象要是很愛我的女兒的,然後出現的對象就真的都很疼愛她們,對我是很喜歡、但卻沒有進一步的行動;所以有朋友提醒我,應該要把設定改成『對方很愛我,然後就會也很愛兩個女兒。』⋯⋯,現在,女兒們知道妳很愛她們啊!這不是心想事成了嗎?」我從後面抱著坐在床沿的太座,她側過臉娓娓道來和我相遇之前的故事,漾著滿足感。
「我真的覺得我好幸福喔⋯⋯,妳們都有收到我對妳們的愛。」說著、說著,我的眼眶也泛著淚。
在前一段關係裡,我也曾計劃著和對方共度一生,但因為心中刻印著原生家庭的親密關係互動模式,讓我總是困在「給出的愛,對方收不到、無法理解」的迴圈裡。太座,教導我離開迴圈的方法,讓我可以在和她的互動裡再次相信:自己的給出是會被收到的;女兒們,向我展示人原本的樣貌:對愛是自然而然的給出與接受,讓我重新憶起自己真正的樣子,並且在與她們的互動裡再次練習接受愛、接受她們沒有任何困惑的愛。

我原本以為自己把自我認同做好,就有足夠的力量可以不用擔心外界的質疑,而且身邊的學校老師和家長、鄰居也一直都和我們非常和樂的相處,女兒們也從未在這個議題上遇過任何衝突。但隨著電視新聞和社會氛圍不斷地推升相關議題的對話和討論,大女兒首先開砲,挺身而出、自願擔任〔不知道怎麼教小孩嗎?那就讓小孩來教你〕彩虹家庭座談會的主講人,太座則是參與學者的訪談和研究、同志家庭座談會的與談人,以及一直在我們身後默默支持的小女兒也跟著加入,然後全家一起接受公視《青春發言人》和《誰來晚餐》的拍攝,她們全都自然大方地侃侃而談。跟著曝光量的增加,微量的惡評還是激起了我心中的擔憂:害怕因為自己的性傾向,讓她們受到傷害。每每感受到攻擊與惡意時,她們總會用沒有櫃子的視角和我分享她們的看法,帶著我越過性傾向的框框,看到發出惡意評論的人們心中的傷痛,並且再次深切地告訴我:她們愛我!愛我的全部,因為我是她們的家人,所以會和我站在一起,這甚至是不需要勇氣和勇敢就能做出的理所當然。然後,我們迎來了二〇一八年年底的選舉和公投,以及不斷派發傳單的愛家志工。

「妳覺得她會說什麼啊?」大女兒看著分發愛家公投傳單的志工背影,問我。
「我不知道⋯⋯,我無法想像⋯⋯。我剛剛都表明我是同志了,她竟然還想把傳單塞給我⋯⋯,我拒絕了三次捏!」對方已經離開,但我的情緒還是很澎湃,被大女兒這樣一問,瞬間回頭查看起自己是不是還有沒站穩的地方。
「沒關係。我只是覺得聽聽她們想說的,也無妨;畢竟,我們又不會因為她們的說詞,就變成不是家人,對吧?」善解人意的大女兒,漾起她的招牌笑容,一臉無畏也無所謂地看著前方,溫和地說出她的堅定;在那個片刻,我感受到自己被她保護著,她淡定到連出手制止對方的想法都沒有,這些不斷勾起許多大人心中激烈情緒的說詞,竟然對她起不了一丁點的作用,我看著她的側臉、打從心底深深地佩服著她。

結語
家,到底是什麼?又或者,可以是什麼?對人來說是否真的不可或缺?
身為一個在原生家庭裡有過創傷經驗的孩子、在社會和教會裡體驗過不被接受的同志,我在流離失所的心境下尋找歸屬之處,受限於法律和社會框架,甚至理所當然地放棄組成家庭、擁有下一代的渴望與需求。
然而,在轉身面對性傾向與深藏內心的童年逆境之後,我與自己重新整合,開啟的人生新篇章,讓我和歷經離婚的太座、走過雙親家庭與單親家庭的兩個女兒,四個都在「家」裡受過傷的人,因為不曾忘記愛的美好,於是再次對這個「家」放進無限的想像。透過療癒童年創傷所帶來的人際互動慣性,仔細檢視從原生家庭裡所傳承給我們的、對家的想像,重新學習並探索愛的可能性,一起努力將心中對愛、對家的想像活成現實,攜手合作創造出這個「不一樣的彩虹家庭」,然後再次被彼此交流的給予和接受裡,被滋養、被豐富。
對我們來說,家是溫暖避風港,家是支持每個人活出獨特性的地方,家也是個講愛的地方;我們在這裡練習表達出心中的愛,讓原本既有的愛的能力更加延伸、擴展,同理、包容和自己不一樣的對方,讓名為「家人」的羈絆不是互相牽制的絆腳石,而是彼此支持、互相貢獻的親密依附。
邀請每一位感受到「家」可以不一樣的朋友們,和我們一起踏上重新詮釋家的旅程,讓家再次被愛充滿,讓家人扎扎實實地成為彼此照顧、支援的人生夥伴!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42875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2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6/10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