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0614_畢業季

般若心經智慧90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佛教佛教經典/解說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公方俊良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德陽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3/11/27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般若心經》就是「指引人類追求真正幸福人生的寶典」。

 

所謂「人生」,即是「追求幸福」的生命歷程。
如果一生追求的東西,盡是眼前的空虛景象,那麼,人生將成為不幸。
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呢?《般若心經》之中自有答案。

 

其實,《般若心經》真正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其內容之精闢。本書的主要目的,即是想將《般若心經》的真義介紹給大家,使一般人能將它運用於日常生活,作為追求幸福人生的指南。

《心經》談片——譯序
在佛教的各宗派中,不論那一宗派,沒有不讀《心經》的;即使一般研究佛學的在家眾,亦無不尊崇《心經》。因此,《心經》為佛教經典中流傳最廣,且最深入的佛經,該是不容置疑的。

心經》的「心」字,並不是思慮分別的心,為梵語「汗粟馱」的意譯,意為心髓、精要、中心。
《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要,也是《大般若經》的結晶體。根據文獻記載,歷來的漢文譯本至少有十一種之多,但流通較廣的首推玄奘法師之譯本,經文總字數為二百六十字,其組織嚴密有序,且把佛教所有的教乘──從大乘到佛乘──幾乎都網羅在內,故能熟讀《心經》即等於具體的讀完了六百卷的《大般若經》,也就是具體的了解了般若思想的精要。

 

由於《心經》特別地彰顯反對有宗的空觀思想,所以解釋《心經》的文字,必須注意正反對照的解釋。《心經》在正的方面,包括了有、空二大系統的思想,為大乘佛教的結晶;反的方面,從凡夫、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興盛,為過渡時期思想的代表經典,是包括小乘到大乘及大小二乘佛教的結晶。

古來對《心經》的注解與闡述不知有多少,但是多半由於佛語艱澀,對現代人而言甚難理解其中的奧秘。日本人一向對佛理有廣泛的研究,且能針對現代人的立場,將佛理做深入淺出的闡述,公方俊良的《般若心經智慧九十則》非常適合現代人的閱讀,實為認識《心經》及正觀人生的良本與憑藉,本社特予迻譯,與國人共享。

目錄

《心經》談片——譯序
序文 兩百六十字經文蘊含生活之真髓
《般若心經》全文——經文、語譯

一、《般若心經》的教誨
1.何謂《般若心經》
2.佛教即是「佛陀」的教誨
3.集《大般若經》精華的《般若心經》
4.明瞭佛教的根本原理
5.指引幸福的「佛陀智慧」
6.追求物慾而失去本性的現代人
7.由物慾的時代邁向心靈的時代
8.人類追求慾望,卻失去更多
9.何謂真正的幸福
10.自己是自己,別人是別人

二、五蘊皆空——真實的心
11.洞察真實的智慧
12.救導眾生的觀音菩薩
13.眾人皆有觀音菩薩的心
14.無法斷卻煩惱的人類
15.永遠的幸福須由無我開始
16.不為任何事物所牽絆的心
17.悟得智慧,生慈悲心
18.凡人無法獨自生活
19.有耕耘才有收穫
20.以努力、誠信的態度求得善緣

三、色即是空——爽朗的心
21.有迷惑和煩惱才有覺悟
22.有形之物都有壞滅的時候
23.世上無「絕對不滅」之物
24.有形之物皆是空
25.培養洞察真實之眼
26.頻生煩惱的心
27.群盲摸象
28.不入惡種、不思惡種、不行惡種
29.迷惑心者唯心、以心還心、勿放縱心
30.敞開心胸接近對方

四、諸法空相——清淨的心
31.萬物皆無實體
32.勿惑於鏡中的虛像
33.人生即是「出現與幻滅」的重覆組合
34.唯有消除慾望和迷惑,世界才能平安
35.虛空無慾的心才能培養真正的人性
36.感覺虛空,心中自然澄淨
37.十種人存在,即有十種不同的想法
38.待人接物時切勿夾雜情感
39.順其自然地過一生
40.沒有傷口,自然不會染上毒素

五、無意識界——覺悟的心
41.明白什麼是迷惑心智之物
42.隱蔽慾念之眼而洞察真實
43.勿拘有形,求法為重
44.一味要求將失去周遭所有的人
45.如何斷卻我執之心
46.心中一時的迷惑,將留下一生的傷痕
47.將惡業一一除去
48.禍從口出
49.遠離慾愛,了解自我
50.衷心悔改即可得救

六、苦集滅道——平安的心
51.到達幸福境界的真理之道
52.以廣潤的心祈願眾人的幸福
53.習得教誨,使其成為身體的一部份
54.悟得「智慧」,斷卻慾望之根
55.使自身虛空,為他人的幸福而生
56.以正直的心相互勉勵支持
57.由迷惑之中發覺平安
58.深切體會由本身潛能之中散發出來的幸福
59.一生持續挖掘隧道的禪海和尚
60.即使罪業未消,也算贖罪

七、究竟涅槃——慈愛的心
61.以正直開朗的心,求得成長的食糧
62.勿沈溺於煩惱,應以幸福的彼岸為目標
63.確實反省,檢討失敗
64.天助自助者
65.「心」是人生唯一不變的伴侶
66.大徹大悟的世界
67.使釋迦牟尼佛動搖心智之老、病、死的探討
68.釋迦牟尼佛向佛之道
69.釋迦牟尼佛開始傳道
70.以自身與佛法為根本而活

八、真實不虛——滿足的心
71.佛祖的教誨絕無謊言
72.追求快樂將有何報應
73.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
74.廣積善業以求得幸福
75.如何廣積善業
76.共同走向真實的世界
77.感情無法助人,反足以害事
78.適應環境努力地過活
79.誠信之可貴
80.培養洞察誠信事物的眼光

九、《般若心經》的真髓
81.時下佛教之概況
82.驅除自己心中的蛇
83.以感謝萬物的心情過一生
84.「佛」在人心
85.以謙虛的態度生活
86.珍惜上天賜給我們的生命
87.衡量價值觀的轉變
88.從服務他人之中找到生存的價值
89.《般若心經》之心也可運用於商業行為
90.以平安的心生活

序/導讀

前言

兩百六十字經文蘊含生活之真髓


「何謂《般若心經》?」
簡單地說:《般若心經》就是「指引人類追求真正幸福人生的寶典」。因此,希望讀者能以輕鬆的心情來看這本書。
最近,很多人迷上《般若心經》,就佛寺的法要(法事、功課)而言,《般若心經》是誦讀出聲的經文,因此才促使我寫這本書,期望能使讀者人手一冊,共同來誦讀。

 

但是,這些經文是以古文譯寫而成,一般解說的書又充斥著艱澀的佛家用語,使人感到難懂而卻步,不想再研讀下去。當然,有些人卻正因為他看不懂經文,而覺得經文神奇奧秘並持續地誦讀。這種只知其文、不知其意的例子倒真不少。其實,《般若心經》真正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其內容之精闢。本書的主要目的,即是想將《般若心經》的真義介紹給大家,使一般人能將它運用於日常生活,作為追求幸福人生的指南。

 

凡是談到佛教或其他宗教的教義,總有人會認為這些經文是艱深難懂、遙不可及的東西。事實上,所謂佛教教義,就是第一個達到至善境界的釋迦牟尼所闡述的教誨,亦即是「引導人類進入幸福境界」的教誨。將這些教誨以文字記錄下來,就成了所謂的經文。

 

而所謂「教義」的真正內涵,就是「根本的教誨」,簡單地說,就是回答「人類應如何生活?」這個問題的答案。看了這些說明,我相信讀者必定可以明白:佛教、宗教這些教義並非和我們完全不相干,事實上,反而可以說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要件。

 

所謂「人生」,即是「追求幸福」的生命歷程。如果一生追求的東西,盡是眼前的空虛景象,那麼,人生將成為不幸。而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呢?《般若心經》之中自有答案。

 

學佛不拘宗派、宗旨,求得自身真正的幸福,更不怕為他人所濫用。期待我們都能習得《般若心經》之真義,得到永遠的幸福。

 

公方俊良

試閱

佛教即是「佛陀」的教誨
《般若心經》記載著佛教的全部教誨。而這裡所說的「佛教」又是什麼呢?所謂佛教,簡單地說,就是「佛陀」的教誨。就是指引人們如何學習佛陀所說的教誨,而以習得的教誨作為人生宗旨而生存下去的宗教。
佛陀,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原本是印度釋迦族的王子,從小就過著榮華富貴、無拘無束的生活。但是他對人生卻感到很迷惑。人因何而生?為何人們經歷迷惑、苦難之後仍難免一死?針對這些人類共通的問題,他開始思索並極力地追求答案。經過長時間的修行與思索之後,終於悟得答案--人們汲汲營營追求的有形幸福,只是立足於慾望的短暫快樂,真正的幸福必須遠離塵慾,而能夠掌握到永遠的平安。
就佛教而言,真正悟法得道的人才能成為「佛陀」。而所謂的悟道,就是能夠袪除以眼前的慾念、追求短暫快樂幸福的價值觀,遠離塵慾,而將本身的價值觀轉變為永遠不會消失的「心靈的平安」。
釋迦牟尼佛在紀元前五○○年左右時,便找到幸福的真義,並且教導人們改變錯誤的價值觀。不僅如此,他還不厭其煩地推廣他所悟得的教誨,使更多的人可以跟他一樣,永遠的活在幸福之中。
釋迦牟尼佛的教誨旨在教導人們:「何謂人生真正的幸福」、「如何到達真正幸福的境界」、「人類應該如何生活下去」?而將這些教誨加以文字化記錄的東西就是「佛經」。
釋迦佛闡述的教義,被稱為八萬四千個法門,數目極其龐大,而這些教義全部彙集整理之後,共寫成了一四二○部的「佛經」。
釋迦牟尼佛在世之時雖然已有文字,但是將釋迦佛尊貴的教誨加以文字化的記錄,是一件不甚虔敬之事,因此,弟子們皆以背誦的方式,來傳承他的教誨。但是要正確地傳承釋迦佛所說的教誨,必須要有完整的記錄和整理,所以佛教僧團的長老們就聚集一處,共同彙整經典,這就叫做「結集」。

《大般若經》精華的《般若心經》
釋迦牟尼佛去逝後,經過五百年左右,也就是西曆紀元開始的前後,大乘佛教終於成立了。
大乘佛教之前的佛教,通常是以解除人生根本的疑問,利用原始經典記載的真理,來進行自覺的修行為中心,但是大乘佛教是基於對人生之無常以及萬物皆空的認識而實踐無我,並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教義來追求幸福。
大乘佛教興起的同時,大乘佛教的經典也隨之出現。而在眾多的大乘經典之中,受到特別青睞的唯有《大般若經》一書。《大般若經》共有六百卷,是所有經書之中﹁份量最多、誦讀終日也讀不完的巨著」。一部《大般若經》,事實上已包含了大乘佛教所有的教羲。
而《般若心經》正是《大般若經》經文內容濃縮的精華,可以說是大乘佛教教義的要約,也因此被稱為「《大般若經》的萃要」,受到眾人的重視。它的份量僅為《大般若經》的百萬分之一,一般人絕少誦讀份量極多的《大般若經》,相反地,《般若心經》卻是一般人最喜愛誦讀的經文。
《大般若經》是集大乘佛教初期經典群之大成的經典,其中更網羅了密教的重要經典《理趣般若經》、《仁王般若經》,以及禪宗流行的《金剛般若經》。
無論是那一部般若經,中心思想都是以否定使人障蔽心智的一切實體及思考為主,進而以「空」為基本,引導眾人悟得「般若」,亦即是「智慧」。所謂「佛法如大海,惟信能入,惟智能度」,只要具備誠信清淨無垢的心,必可接受佛教的教誨。根據智慧了解教誨之後,自然可以到達徹悟之道。
正如佛家有言「般若為佛母」,智慧即為佛教之根本。而修行的方法則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波羅蜜的實踐。
綜言之,大乘佛教的根本教義即是徹悟「空」之理法,其內容繁如《大般若經》之六百卷經文,簡如《般若心經》之二百六十字經文。
因此,學習《般若心經》、理解《般若心經》即是理解大乘佛教,而以大乘佛教的教義為生活的依據,即為菩薩行。

明瞭佛教的根本原理
要了解大乘佛教「空」的理法,則需認識佛教的根本原理。
佛教的根本原理,就是被稱為「三法印」的三項真理--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所謂「諸行無常」,即是萬物皆有變化之意,而「諸法無我」則代表萬物皆無實體,「涅槃寂靜」則表示唯有心靈的平安,才是真正的幸福。
這三項是構成佛教教誨的骨幹,也是永遠不變的真理。真正了解了這個道理,才算是大徹大悟。
所謂「人皆有佛性」,則表示每一個人心中皆具有真理,若能啟發理解真理的智慧,則每一個人皆可成佛。
真理,是永遠不變的原理,佛教稱之為「法」。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雨因為地心引力的法則由天而降;由於地球自轉,因此太陽由東向西落,一加一等於二等等不因時代變換而改變的法則,就稱之為真理。
人生在世,不能只依賴浮華不實的東西,必須要有莊重確實的依歸,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定。
人生又是什麼呢?人生就是追求幸福的生命歷程。我相信所有的人都希望過著幸福的生活。面對著新月、祈訴天神「賜給我大災大難」的日本武將山中鹿之助,更把超越災難、達到幸福的生活做為一生的目標。我想,世上大概沒有人希望自己生活在不幸之中吧!
既然眾生都希望自己能幸福平安,為什麼不幸的人仍然這麼多呢?這是因為眾生皆認非常住之物為常住之物、認無實體之物為有價之物,花費心思追求心靈平安之外的世界而產生的報應。也就是一昧追求佛教根本原理之外的事物而造成的。
這樣的人生,正如同乘坐在無根的浮草之上,馬上會往下沈落,絲毫沒有安定可言。
若能理解三法印的真理,並以這些真理為根本而生活,則人生將因而安定而確實,更因此而能悟得「空」的理法。在自身的人生根底置上「空」的人生觀,以「空」的理法為基礎來生活,則可得到絲毫不會動搖的真正幸福。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97073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2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