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0614_畢業季

看透你:連美國情報員都在學的讀心術(HOW TO SPOT A LIAR)

千萬別相信你身邊的任何人,在你還沒有看完本書之前!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別對我說謊,
因為我早在10秒前就「看透你」!?

只要讓我看你、聽你,
我就能完全「看透你」!
根據調查,
大約75%的人是視覺型、20%屬於聽覺型,而5%是屬於行動型。
因此只要靠「聆聽」和「觀察」就能識破對方謊言。
所以當我「看透你」時,就隨時準備「吃定你」!

美國情報員御用顧問葛瑞格利‧哈特萊

人類行為學剖析專家瑪莉安‧卡琳區
首次聯手出擊!
《看透你:連美國情報員都在學的讀心術》
教你成為人體掃描機,
不僅看透人心,並擁有終極人際手腕!

■ 別懷疑!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可能在對你說謊!
你是否曾發現,自己的另一半、事業合夥人、父母、老闆或孩子都在對你說謊?《看透你:連美國情報員都在學的讀心術》作者─獲獎無數的美國情報員御用顧問──葛瑞格利‧哈特萊將告訴你,只要靠「聆聽」和「觀察」就能識破對方謊言。

■ 一本徹底看你、聽你,然後完全「看透你」的讀心術!
《看透你:連美國情報員都在學的讀心術》─誰會需要這本書?
√ 另一半劈腿
√ 負責主持面試的人
√ 家裡有青少年的人
√ 在政府機構工作的人
√ 有個控制狂老闆的人
√ 會接到銷售電話的潛在顧客
√ 需要依賴與他人間的良好溝通才得以獲得成功與幸福的人
√ 想要在工作上、生活上……甚至是牌桌上變得難以預測的人

任何想讓生活變得更美好而快樂的人,這本書都能幫助你做到。
─先看透你,然後吃定你─

■ 千萬別相信你身邊的任何人,在你還沒有看完本書之前!
美國資深情報員+人類行為學專家,教你看透人心,杜絕謊言。

伍迪,今年58歲,他想要上臉書找一些老朋友。他25年前的女朋友佩姬找到了他,她告訴伍迪,自己其中一個孩子是他的。伍迪相信了她並當上現成的老爸。但其實伍迪並不是那孩子的親生父親,他的前女友是如何讓伍迪相信她的呢?

女人:我很後悔沒繼續上醫學院。你呢?
伍迪:嗯,我的工作幾近完美,沒什麼好後悔的。
女人:那私生活方面呢?
伍迪:妳知道,我真希望我有孩子呢。
女人:也許你有。
伍迪:不,我很確定沒有。
女人:我有跟你提過我女兒莎莉嗎?

──在這段對話中,你有看出伍迪的前女友是利用了伍迪的「哪一個弱點」進而用「一句話」欺騙了伍迪嗎?

她利用了伍迪渴望「有孩子」的渴望,引他一步步掉入她的圈套之中……

想瞭解作者更多「看透」他人謊言的方法,並抽絲剝繭拆穿對方?請立即翻開《看透你:連美國情報員都在學的讀心術》。

名人推薦

被看透的各界知名人士驚嚇推薦

「透過真實案例,作者提供了明確又實用的技巧,讓你輕鬆就能識破謊言。你將藉此擁有更為敏銳的觀察力,一眼就看穿他人的巧言令色。」──彼得‧恩尼斯特(Peter Earnest)美國國際間諜博物館的常務理事,曾服務於美國中央情報局達35年時間

「這本書把軍事訊問上的技巧,運用在個人生活、職場,甚至戰爭中,讀來相當引人入勝。哈特萊和卡琳區在書中分享、說明了觀察並解讀他人的肢體語言、進行更有意義與成果的爭辯,以及增進個人與職場上人際關係的種種方式。」──魯爾夫‧杜伯里(Rolf Dobelli),getAbstract.com的創辦人之一

「為什麼特定的訊問方式會有成效?如何產生成效?對於這些問題,葛瑞格利•哈特萊自有一套該領域中無人能及的理論。他用清楚簡明的語調和風格,將這些方法與技巧傳授於書中;就算你是個門外漢,也能輕鬆學到箇中要領。」──摩根三世(C.A. Morgan III),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科副教授

目錄

前言:你為什麼需要這本書

第一部 背景:情報員讓我成為「人體掃描機」
第一章 我的測謊技巧從何而來?
為什麼你該學習這些技巧
我用什麼方式看透你
想看透別人,先搞懂訊問的歷史吧
其實我們都是囚犯
你是哪種動物?一窺大腦&抗壓力的祕密
懂得提問,你也能成為訊問高手
當個測謊專家,輕易分出謊話或實話

第二章 為什麼人們要說謊?人們怎麼說謊?
說謊其實是人類的需求
說謊技巧背後的真相
說謊也要因材施教

第三章 男女(和小孩)大不同?
別讓你的肢體語言露餡了
面對壓力和欺騙的姿態,男女大不同
你是哪一型人:視覺、聽覺還是行動型
你記憶的關鍵:什麼、何時或然後呢?
喔,你的胼胝體怎麼那麼小?
孩子說謊往往是為了自我保護

第二部 工具:看透謊言背後的真相
第四章 計劃與準備
計劃與準備的重要性
籌備計劃和事前準備的4大要素
看透對方說謊的2大要素
將故事要素變客觀的步驟

第五章 衡量對方的行為基準線,施加壓力
衡量行為基準線的重要性
「臉部表情」透漏出的訊息
「肢體反應」透漏出的訊息
「說話語調」透漏出的訊息
「外在表現」能讓謊言便事實
行事作風:做什麼就要像什麼
施加壓力,讓說謊者打回原形
利用行為基準線向對方施壓

第六章 獲得情報:善用提問與肢體語言判讀
交互使用6大類提問技巧
說服的肢體語言
6大階段的訊問技巧

第七章 挖掘真相
識破騙子的4大工具
應用工具

第三部 愛情:看透花言巧語背後的真相
第八章 在細微處,發現愛情的真假
生活習慣差異化正悄悄背叛你
找出真相:化身愛情中的福爾摩斯

第九章 改變吵架方式:會吵的孩子不一定有糖吃
有效爭吵的4大基本守則
成為愛情爭執中永遠的贏家
轉移注意力,看透你們到底在吵什麼?

第十章 你是陷入熱戀ING,還是淪為階下囚卻不知?
突然驚覺,你已成為籠中鳥
「愛情?!」中的步步驚心
安全逃脫愛情牢籠的3大關鍵

第四部 職場:看透利害關係,擴展事業版圖
第11章 在會議中佔上風
機會只留給準備好的人:注意3大細節
環視全場,分析每個角落
主導會議的走向有跡可循
找到會議中的「黃金地段」
會議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

第12章 成為公司的最佳守門員
掌控全場,主導面試
東山再起的面試心理戰術
主導薪資談判的5大課題

第13章 看透對方的需求,創造出讓他買單的市場
理所當然的行為表現,難以被識破
看透你的汽車業務員,荷包顧牢牢
看透律師和陪審團的6大關鍵

第五部 危機就是轉機:看透自我弱點轉化為優點
第14章 如何避免掉入這些陷阱之中?
職場上的人質求生術
愛情裡的人質求生術
預測對方獲得影響力的方式
抵禦獲得影響力的手段
顧左右而言他,讓提問抓不到重點
將計就計,順著問題迴向給對方
善用環境和幽默感解除警報
打造給對方「你建構」的記憶
正面迎擊:展現你身體上的優勢
快速減壓4妙計,讓你重掌主控權
謊言還是真實?你自己最清楚
結語
專門用語
關於作者

序/導讀

前言

你為什麼需要這本書

我們的身體(包括大腦)都極為相似卻又大相逕庭;我們的基本生理構造相同──心臟、口部、頸部、腦皮質等,但我是身型瘦長、耳大眼圓的紅髮男人;而你,卻未必跟我長得一個樣。再加上宗教、文化、教育程度和其他非生理特徵等因素,我們之間的差異顯然是越拉越大了。你覺得,我們在說謊或者承受壓力時,有可能發出一樣的訊息嗎?或許可能,也或許不可能。並不是所有人在說謊時,眼神都會往右方游移;也不是所有人在把雙手交叉於胸前時,都是要避免他人侵犯自己的私領域。沒錯,有些人的確會因此做出這些舉動。但是,真正能肯定、斷論的事情並不多,最多只有像是人在高度焦慮的狀態下,會散發出難聞體味等這類事實而已。
  
對於人類與我們靈長類祖先之間的行為關係多有著墨的作家,也是動物學家的戴斯蒙.莫理斯(Desmond Morris),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基本架構,證明了我們對於某些外來刺激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但是,他的結論卻不是必然的;這也是為什麼我無法提供你一張簡明的清單,教你怎麼分辨誰在說謊。我所能做的,就是藉著每個案例,根據那些人說的話,或是沒有說的話,來教你如何決定出誰在說謊。我也會告訴你幾個如何從中擷取事實的步驟,以及如何讓你不輕易洩漏出不想讓他人知道的任何事情。

在這本實用指南裡,運用了許多訊問員的心理學工具。如果有人曾經騙你、耍你,或讓你陷入困境,你會需要這本書。如果你跟某個不誠實的人擁有一段重要的關係,不管他是你的另一半、老闆、父母、客戶、孩子、員工還是朋友,你都需要這本書。沒有人會想終其一生都在自己身上掛著「受害者」或是「替死鬼」的招牌;為了不讓你淪落到這種地步,你需要這本書裡涵蓋的所有技巧,好擁有我所謂的「終極人際手腕」。

這本書並不只是要讓你懂得如何對付劈腿的另一半,或是愛耍心機的老闆,其中那些扭轉局勢的技巧,同樣也能讓你在協商薪資時佔有上風,或是如你所願地吸引顧客上門。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你也能知道什麼時候該結束一個事業,或是一段關係。另外,不論你是用人還是應試的那一方,你都將懂得如何進行一場成功的面試。經常得要洞察人心並建立誠信的律師,會在這本書裡找到無以數計的可靠謀略。任何想要順利進行一場約會、家中受青少年問題困擾的人,或甚至是政府官員們,都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應對和成功的方法。

人們經常問我,會不會將這些技巧運用在我家人和朋友的身上,我的答案是──「不會──只要我有理由信任他們就沒這個必要。」

──美國情報員御用顧問 葛瑞格利‧哈特萊

試閱

(本文摘錄自─Chapter 1 我的測謊技巧從何而來?)


為什麼你該學習這些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不信任某人,或是需要為了某個目的而佔有上風時,我會將這本書裡的技巧加以運用。若是經常拿這些技巧來對付我愛的人,或是生意上的夥伴,都會讓我變得不受歡迎。相反地,如果我能有智慧地運用這些技巧,那就表示我懂得自己的應得權利─受到人性化、誠實的對待,並得以公平競爭。

你在生活中經常得面臨許多抉擇,你得決定自己要往哪個方向走,又該做些什麼,這讓人感覺踏實。過去,當我在訊問囚犯時,我會製造一個進退兩難的處境,讓對方面臨兩個糟糕的選擇。一是選擇做他們本性不想做的事,再來則是選擇他們想做但違背本性的事。比方說,誠實的人會洩露祕密,即便這表示他們背叛了自己的夥伴;而忠誠的士兵也會因為想要終止戰爭而變節。在第一個選項中,我迫使他們將個人利益放在團體利益之上好解決問題,而在第二個選項中,我則強迫他們將團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我所做的,不過就是利用人性中傾向選擇自己最不排斥的決定而已,而這個技巧也是你將學習到的其中一部分。

訊問員有點像在校園裡霸凌他人的學生一樣;你找出某人的弱點然後加以攻擊。這也是為什麼你在練習訊問技巧時得多加小心的原因;你的生活並不是戰場,不要把孩子或生意夥伴視為你永遠不會再見面的敵軍那樣對待。你的目標是要保持誠實、正直,或是偵測出壓力所在,好將這些技巧加以運用,以獲得你所期望的結果,而不是以操縱身邊的人為樂。

很少人懂得有意識地去應用這本書裡的技巧;其實,你天生就已具備這裡面大部分的能力,只是無法在必要時隨心所欲地利用它們,或是不懂得如何將它們與相關的才能結合而已。即便是大部分偵訊恐怖份子的訊問員,實際上也都只是提問員而已,他們並沒有受過訓練,不懂得如何去左右人的行動、判斷身體語言和運用、安排詢問的技巧。「提出好問題」將是你要深入瞭解的一項技巧,但這也只是眾多項目的其中之一而已。

因此,當你將訊問的技巧─衡量對方對後續反應的行為基準線、判讀身體語言、減輕事情的嚴重性、提出有用的問題─有效結合之後,你將會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你的個人經驗和特性,與我或其他閱讀這本書的人都不一樣。當你瞭解了壓力的運行機制,並懂得如何掌握技巧好對付別人的恐懼和夢想時,你將擁有驚人的影響力。或許,當你剛看完這本書時,未必能馬上熟練地運用這些技巧。但是,如果你給自己一點時間,這些技巧就跟人類的心智一樣,會隨著時間成長。
(本文摘錄自─Chapter 2 為什麼人們要說謊?人們怎麼說謊?)

說謊技巧背後的真相
要檢視說謊的技巧有兩個方式;第一種是謊言的種類,第二種則是說謊和(或)遮掩的工具。

{謊言的種類}
謊言有四種基本類型:省略、推託、修飾真相和轉移。

●省略:你為什麼選擇創業?「在大公司裡工作,我覺得忙得快要窒息,所以決定將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你省略掉了被解雇的部分。

●推託:你為什麼選擇創業?「顧客告訴我,他們之所以對公司忠誠是因為我的關係,而他們希望可以直接跟我合作。」胡說八道!。利用「推託」或純粹捏造事實更常見的一種方式,是透過簡單的否認或斷言;妳新事業的資金是自己的嗎?就算這錢來自於妳老公的信託基金,妳也要說:「是」。

●修飾:你為什麼選擇創業?「我在公司裡有最優異的業績,而我知道,若是自己創業,我一定會成功。」沒錯,的確如此,除了事實上公司裡共有19個人都獲得了「最優異的業績」。

●轉移:你為什麼選擇創業?「我在研究中發現,像這樣的社區需要這類型的服務。」事實上,這是你的朋友針對他的社區所做的研究,而他的社區跟你的社區很類似。簡單地說,「轉移」就是指你將別人的真相變成自己的。這是很難防備的謊言,因為你是從事件的過程中擷取出一段故事。但是,除非你對這個人的生活瞭若指掌,否則要捏造出細節會很困難。

我的朋友曾跟一位經常透過「轉移」說謊的業務員約會;幾個月後,她針對此事打電話給他。他只是笑笑,要她別不高興。對他來說,那些謊言只是些玩笑話罷了─純粹是娛樂效果。某個晚上,辦公室裡有些他從沒見過的人,他描述了自己大概有參與且發生在越南的一場戰爭。大家都把焦點放在故事上,直接詢問他相關的問題,於是他便利用別人生活中的細節,生動地加以描述,也逃過一劫沒有被揭穿。有兩種類型的問題可能會讓他露出馬腳:讓他投入與故事相關的另一個事件中,或是與故事相關的單純猜測。比方說:「你受過那些基本訓練?」如果說謊的人從未參加過軍事訓練,那他將難以回答這個問題。而一個與推測、假想有關的提問─「如果越共軍隊發現你的話,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 ─這可能會使他閃爍其詞、改變話題,或是編造些可笑的內容然後快速帶過。如果你仔細觀察他的臉和身體想找出說謊的訊息,你可能會發現,他並不是在發揮創意思考,而是在腦中處理記憶。

不管他接下來說了什麼,絕對都屬於某個排練過的故事。即使不去觀察他肢體語言所發出的訊號,你也能很輕易地從他行為上的不同看出他在說謊,因為故事中某個他未曾想過的環節被強調出來,使他的「封面故事」出現了落差。

「封面故事」的內容會就此支離破碎,而這也是為什麼受過訓練的士兵幾乎不會用「轉移」或「推託」的方式說謊。藉著詢問細節,很容易就能戳破這些謊言。德國的傳奇訊問家漢斯.史卡夫─現代軟性訊問之父─也不斷證實了這個理論。史卡夫發展出「軟性訊問」的技巧以贏得囚犯的信任,他因為重視細節,所以通常可以成功。比方說,他曾經多次到歐洲旅遊,清楚知道火車的時刻表、距離和其他細節,這些資訊到頭來都可以幫他拆穿士兵故事中的謊言。也因為如此,我總是教導學生,沒有任何訊息是完全沒有利用價值的。

如果你能從自己身上去除掉所有虛構的部分,你的生活將能大幅被簡化。你很快會發現,這些虛構的部分很容易就能被識破,而且也很難用細節去防衛。我會教你如何去判讀肢體語言,讓你拆穿那樣的謊言。而在第五部的自我保護中,我還會傳授你一些步驟,讓你將一個謊言中的細節,變成你腦中的「真相」─就像是情報中心和臥底警察等專業人士在玩的把戲一樣。
(本文摘錄自─Chapter 3 男、女、小孩大不同? )

你是視覺型、聽覺型還是動覺型的學習者?什麼事情能勾起你的回憶:是順序,也就是接連發生的事件關係,還是時間,也就是幾小時或幾分鐘,又或者是事件,也就是某些經驗對你來說很清晰,但是對別人而言卻一點印象也沒有?你有著男人還是女人的腦袋?你是透過五種感官獲得外在資訊,還是潛意識地依靠第六感的直覺?你根據邏輯還是感覺行動?你的年齡大於或小於25歲?認知、記憶和你表達事情發生的原因與經過的能力,都會因為這些因素而體現出來。它們也會影響你的資料「篩選器」,並決定你是否具有能辨識出誰在說謊這樣的天生優勢和挑戰。

就算你能辨識出這些差異性及其背後的原理,你仍然難以將這些資訊加以運用,除非你懂得人與人之間的共通性。


別讓你的肢體語言露餡了
會從頭到腳強調出人類共同的生理特徵,好讓你有個準則,能看出他人流露出說謊訊息的不同方式。人類天生會傾向尋找既定的模式,所以當你在學習如何辨識出誰在說謊時,你會發現這個基本常識早已替你做好準備,要為你強化早已運用在生活中的天賦。

{大腦}
讓我很快地帶你認識我們的大腦,好提供你一個基礎,可以看出與眼睛和頭部動作相關的線索。視覺皮層區就在頭後方,是你用來處理任何所見事物的區域─這裡不僅儲存了視覺的資訊,也是想像出來的影像所產生的地方。出現在你腦海中的聲音,或是你實際上所聽到的聲音,都被儲存在你的聽覺皮質區(顳葉)裡。這個皮質區就位於你耳朵
的上方,同時也負責你的行動。這就是為什麼相較於視覺刺激,我們對於聽覺刺激的反應來得更快,因為這趟從刺激到認知的旅程非常短暫。任何更進階的思考程度,都與前額葉皮質區(位於大腦前端)有關係─也就是讓我們成為高級猴子的部分。

{臉部}
除非大腦受到某種程度的傷害,否則我們的臉部會是最容易控制的身體器官。不僅如此,臉部也會不經意流露出特定的情緒,以及容易辨識出的模式。

我們的臉部之所以能表達從欺騙到真實情緒如此大範圍的可能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臉擁有我們身上最複雜的肌肉系統,而且臉部的肌肉是連接在皮膚而不是骨頭上。觀察《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New Line Cinema, 2003)中的咕嚕,你就會知道一個人的臉部能洩露出多少情緒。這個動畫角色的臉上,生動地傳遞出從可憐又痛苦的史麥戈,變成貪婪、兇殘、渴望得到魔戒的性格變化。

在出生不久後,嬰兒雖然只能看到模糊不清的形狀和陰影,但也可以辨識出人類的臉部特徵。在2004年12月刊登在《當代心理科學潮流》(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暫譯)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將兩幅圖片給小嬰兒看─一張是一個圓圈上方有兩個黑點,下面有一個黑點,另外一張是一個圓圈上方有一個黑點,下面有兩個黑點─小嬰兒會注視著與臉部較為相似的那張圖。從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人類打從出生就懂得辨識臉部了。臉是我們認定彼此的方式,也是我們判斷彼此基本特質的方法,甚至在語言裡也反應出同樣的道理,像是我們會用「他很丟臉」這樣的說法。不論我們是否有開口說話,臉都是我們溝通的主要管道。

事實上,我們臉部表情的共同特性,早已深植在我們的動物天性裡,跟我們在哪裡出生或是說什麼語言都沒有關係。在臉部表情與其代表意義這個領域中的專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在《說謊》(Telling Lies, W. W. Norton, 1991/暫譯)一書中說到:

不由自主洩露於外的臉部表情是進化下的產物,人類許多的情感表現都與其它靈長類動物的臉部表情相同。有些情緒的臉部表情─至少像是快樂、恐懼、憤怒、厭惡、悲傷、苦惱和其他情緒的表 ─不論年齡、性別、種族或文化,都是具有共通性的。(p.124)

有許多的肢體語言,包括眼球的移動,都不像臉部表情那樣可以跨越不同文化、種族和地區的隔離。有句阿拉伯諺語說:「學習一門外語就是得到另一個靈魂」,正道出了語言會影響大腦模式的事實。阿爾巴尼亞人搖頭表示「好」;在亞洲,一直注視著他人的眼睛是不禮貌的,但是阿拉伯人卻喜歡保持眼神上的注視。美國文化通常將眼神交流視為正直的表現,而如果有人的眼神游移,則可能被認為正在撒謊,但這些都因人而異。也因此,就算是不同類型但文化背景相同的人,我們一樣能找出他們在肢體語言上更多的差異。但是一般來說,臉部表情是具有共通性的,也就是說,人類天生便是要靠臉來溝通。

如果我們高度依賴著透過臉部傳遞出意圖、反應等,那就表示我們利用臉部溝通的實踐,多過於利用身體的其他部位。也因此,我們應該更善於操縱臉部來加以欺騙。但是,我們的確會有一些不經意流露出來的臉部神情,會洩露出我們的祕密。假設你和我正在派對上開心地談天說地,我正對著你露出大大的微笑,然後我注意到,那個打了我姐姐的人剛走進來。我的臉上或許還帶著一絲笑意,但我的嘴角可能會下垂,眉頭也會皺了起來。我完全沒有防備,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反應,因此出現了明顯的不協調。就算我們設法在同樣情況下控制住臉上的表情,我們的身體也會在此之前自發性地做出反應。

{四肢}
壓力對身體造成影響的方式,我已經在第一章中說明了。大腦發出指令:「注意!身體,你最好做點什麼!」然後你的身體會作出回應:

「好的,這是我的領域,由我來保護大家!」接下來,大腦的認知部分會自動關機,讓身體掌管一切。在情緒狀態但壓力較小的情況下,我們頸部以下的身體仍然具有一些共通的反應特徵。肢體動作雖然不一定相同,但是發生的原因和位置卻是一樣的。

動物學家戴斯蒙.莫理斯斷定,身體最難控制的地方,就是離大腦最遠的部位─手和腳。不論是受到了肢體、口語、精神或情緒上的威脅,人們都會透過雙手做出不同動作好保護自己。一個人在「戰鬥或逃跑」時的手臂位置,很容易就可以被辨識出來,但一個人在感到煩擾、些微威脅感、熱情或其他情緒時的手部位置則會有大大的不同,相同的
是它們代表的意思。

通常,你會用雙手來做到以下幾件事:
●在你和另一個人之間設下阻礙
●暗示出你的優劣勢
●闡明觀點
●表現出開放性
●原諒某人

首先,最重要的基礎是,確定一個姿勢的意義究竟代表什麼。如果有人很自然地會將雙手交叉於胸前,那這並沒有什麼。但如果這動作只出現在你提出某個針對性的問題時,那就代表了什麼。一個經典的自我保護動作,至少對男人來說是如此,就是用雙手遮住褲檔。不用懷疑,你一定也看過有人會像這樣把雙手放在身體前面─像用無花果葉遮住
下體的姿勢一樣─或許還帶著立正的姿勢;這是種表示阻礙的方式。

人類與大部分的其他動物不同,我們會挺直走路,將我們最重要且致命的部分暴露在敵人面前。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在準備要打鬥時,都會將自己的腹部和生殖器安全地隱藏起來。因此,像是將雙手放在腹部前面、雙手交叉於胸前和十指緊握等表示阻礙的動作,都是表示不安或不適的珍貴訊息。另外還有一種阻礙,就是一個打扮完好的男子不斷調整自己的襯衫袖子。當他將雙手放到自己的下腹部時,正無意識地將注意力從自身轉移到事件上。大部分主動性的身體交錯動作,像是修整指甲、折手指和調整衣服,都帶著情感轉移的元素,或是為了緩解不安。

關於闡明觀點的一個經典信號之一,就是「指揮棒」。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針對他與陸文斯基的誹聞公開辯駁時,便採用了這個方式。他把自己的前手臂和手掌當作指揮棒,強調他所否認的每一個字。希特勒則擅長透過跺腳,以及誇張、激昂的手部動作,讓跟隨他的人心情也隨之澎湃,同時,這也讓他的敵手屈服投降。出現在電視上的福音傳道
者,通常會以伸長手臂、手掌打開的姿態,來強調他們話裡的重點。只要簡單地朝任何人的方向用力地揮拍一下手掌,就表示這些人的罪已被赦免,不再是對話裡的主要對象。類似這樣的姿態都已成為溝通方式的一部分,即使沒有打算做出這些動作,這些特質多少也會流露出來。

雙手可以表現出許多的意圖和情緒,而其中有一些則專屬於某個文化。從潛意識流露到我們肢體語言中最首要的訊號,就是「互抵指尖」的動作。你經常可以在電視上,從政客和專家身上看到這樣的例子。他們會將雙手的指尖互相抵觸,並以指尖朝上的垂直方式舉起。這是種信號,至少就潛意識來說,這些人擁有自我優越感,或是認為自己佔有上風。這種行為在各個文化中都可以見到,在社會的各個階層中也是。這個行為有另一種變體,同時也更為大膽,那就是將兩手交叉放在後腦勺。另外還有一種變體表示脆弱、屈服或是比不上別人,那就是將互抵的手指從垂直方向旋轉成指尖朝前的水平方向,或是將指尖朝下。在2005年2月美聯社的一張照片中,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與美國前國務
卿萊斯打招呼時,便擺出了這種表示低姿態的手勢。這對美國前國務卿來說可能不具任何意義,但對我來說可就不同了。

我們的四肢都會在無意間傳達出情緒的信號,想要避免這種情況就得靠練習。在某次的訊問訓練中,我扮演被敵軍俘虜的美國士兵。訓練的重點是向學生示範,我們的肢體語言會如何洩露出訊息,而我也同意讓訊問員採用肢體上的手段,讓他假扮成肆無忌憚的俘虜者。我們訂定了幾項規則,以免事情演變得過火:其中之一是俘虜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16642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04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6/20 出貨 購買後進貨 
;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