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0614_畢業季

過日子像扮家家酒:不花錢的生活美學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2個人喜歡
  • 分類:
    中文書生活風格品味/指南生活札記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齊云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時報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09/05/08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美,不該是有階級之分的,這其中最能反映庶民美學的,就是每村每里、各鄉各鎮都存在的菜市場,每個人進到市場裡首先會體會到大自然神奇的美感,嫩綠的、翠綠的、鮮綠的、油綠的各種蔬菜,紫的茄,黃的瓜,殷紅的番茄,橙紅的胡蘿蔔,白色的荸薺……放眼望去,盡是最生動的色彩、是任何畫家都難以臨摹的自然。

走進傳統市場,更有著不同於超級市場的冰冷與距離,它充滿人情的溫度及感情的對應,透過親切的、生活的作物擺放,讓採購與販售間即形成一種視覺、嗅覺與味覺的交流。並可近距離的與實際生產者交談,畢竟農民是最懂得氣候與土地,他們擁有與自然相處最細膩、也最尊重的精準度。

什麼是當令的蔬果?怎樣保存是最佳的方式?如何烹調才能吃出食才的真滋味……這是超級市場裡難有的體會與學習。美感是每天都存在生活中,只是我們都太習以為常,以為那是有錢人附庸風雅,或必須花錢才能享有的。

齊云老師將與大家分享常民的美學生活,而生活中許多習以為常的動作與感覺,往往是形塑我們生活美學的原點,一如齊云老師,他的花藝深得都會人的讚賞與喜愛,但他卻是一個來自台灣中部的農村子弟,土地的涵養,讓他在面對生命與生活時,永遠有著一股豐沛的、旺盛的土地感。

老師有感於大家處身在紅塵間,忘卻了低頭俯瞰的平淡平凡方是每個人存在的根本。而生活中的智慧與美感,其實不需要大量的金錢,而是每個人只要有心、用心、細心、貼心的觀察生活中的各個環節。

美,其實就是一種態度、一種溫度、一種寬度、一種高度,而它就從最切身的周遭開始。

目錄

自序:充滿可能性的白蘿蔔
引言:好好過日子輯

一 生活誌生活不是只有一種可能放輕鬆,生活之美就像孩子在扮家家酒化繁為簡:最美的反轉輯

二 風物誌種作要每步到位,才有好結果採摘變成一門最精采的美學功課新鮮上市的菜市場美學菜市場文化:人性智慧傳承得處所輯

三 情趣誌-家居篇把春天迎進家裡花藝空間的感知律動從生活中找到美好的出發點輯

四 情趣誌-家宴篇溫一樹春光下酒大開大闔的美學新視野打破既定的印象,給植物新生命綠色春季饗宴

序/導讀

決定一個有效率的方式
離開擁擠熟悉的都市街道,拜訪郊外的田園農地,農民的生活步調依照著大自然和農務的韻律和諧相處。無論炎熱寒冷、晴天下雨,他們都能充實運用每一天,確保作物健康地生長,細心照料土地上每一株幼苗。看似簡單的農作,裡頭卻充滿自然與人類文明相互影響的智慧結晶,若是細心觀察,寧靜遼闊的鄉村風光不只令人心曠神怡,還有許多叫人佩服的生活哲理反應在農民的生活當中。

木瓜樹像是被風吹歪似地低矮成長,城市來的人也許急著希望把果樹扶正,但農夫樂於木瓜樹這樣長大,因為這將幫助到最後的收穫。看到一棵歪斜生長的木瓜樹,一般人可能會覺得跟想像中的模樣有些出入,但斜著栽種的木瓜樹,會讓原本向上生長的方向貼近地面走,而隨著植物生長的本能,陽光每日照射再讓它慢慢地往上翹起,等到時機成熟時,木瓜在剛好的高度開花結果,農夫站在地面伸直雙手就能輕鬆摘下。

不懂木瓜生長習性的人,絕對想不到這種方便又實際的方法。他可能整完地,播完種,每天澆水後,就放任木瓜高高地往天空長去,沒有預料到之後的收成,反而要花更多勞力架起梯子採收,拿著竹竿打撈,或是等到木瓜熟落再撿起來。

農夫不是運氣好碰巧這麼種,而是因為他豐富累積的種植經驗,讓他在開始種木瓜之前,預先想到農作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了整地、播種、生長環境的照料,與最後的收穫。預先多了一個巧思的步驟,就讓結果帶給自己更多方便。這樣的創意來自於每日的實作,與眾不同的木瓜樹說明了農夫與自然共處的智慧。

選擇正確的方法會帶來出色結果,而正確的方法需要從經驗來創造。農夫插秧的距離絕不是隨性安排,他反而要全面考慮到收成與植物生長之間的關係,決定一個最有效率的方式。先看到未來並努力於現在,這樣的態度,對於希望生活更美好的現代人來說,是不可缺少的觀念養成。

【速度與溫度】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是句耳熟能詳的廣告台詞。但實際上,現代科技生活裡的人性,卻總缺少些人情,少些人的文化在裡面。

我們生活在崇尚高速的時代,為了速度,人們的互動不再仔細深刻;人類的感情變得膚淺冷淡;沒有時間停下來好好聽別人說話。速度讓人性慢慢冰冷,而影響著我們自以為萬能的科技。

當生活步調緩慢下來,你有機會慢慢體驗每一件發生的事情;你可以仔細撫摸每一樣使用的器具,觀察外型、顏色還有觸感;感受外在世界與自己的關係。閱讀中的書因為手掌變暖,手牽手帶來信任的溫度,人與人的關係也會因此充滿了解與關心。

有著溫度的人性才能讓科技帶來精緻的幸福。

【自然的飾品】
回想小時候,會用番薯葉來手製項鍊。連莖帶葉地從莖的尾端仔細撕開,讓莖部分成兩半充作鏈子,葉片則變成寶石,不須花一毛錢就有了自己的項鍊。也能用野草的藤編織成環,摘下到處生長的花朵,像雛菊、酢薑草,收集起來裝飾成花的皮帶或手環。親手做的花環每個人的都不一樣,卻也各有各的美麗。

農婦在胸前掛了玉蘭花,耳際邊插朵柣子花,她只要輕輕低頭,花的香氣就會迎面撲鼻而來;只要稍微擺動腦袋,或者轉過頭與朋友交談說話,空氣的流動便讓耳邊的香氣飄來成為她的呼吸。

過往人們的簡單生活中,未必比現代人不懂得裝扮自己。而他們的方式反而比香水、寶石、時裝來得歷久彌新。大自然裡的美麗都是隨手可取的材料,永遠帶來快樂和自信。

【菜市場的美學教室】
不同季節出產特定的蔬果。擺放整齊,在燈泡的光照下,各種顏色的食物讓逛市場的人認識到季節的色彩。光是綠色就有千變萬化的深淺,與其他食材組合出來的視覺效果叫人佩服自然本身孕育的美感。

傳統市場裡你能買到食衣住行所需的許多東西:有活的有死的、有鮮豔有單調、有大、有小、有乾也有濕。每樣物品都有他獨特的質感,遠離這些質感的人當然無法體會生活當中的美麗。到了蓮霧出產的季節,你拿起蓮霧觀察它的顏色,用手感受重量,聞一聞新鮮的果香,咬下一口品嚐滋潤的口感,記住這些體會在心中的感受。隨著對不同事物的透徹認識,人們才有辦法從生活當中訓練對於質感的精準掌握,也才有辦法利用這些精準的記憶,美化自己的生活。

現代人不逛市場不進花市,不了解自然,對於色彩的接觸單純來自電視、書本或網路。錯失直接觀察大自然色彩搭配的功力,缺乏認識當然成了色盲,穿的衣服才總是格格不入。許多人總是用同一個品牌的洗髮精,同樣香味的肥皂,對他們來說,生活當中的體驗總是千篇一律,沒有用心分辨舒服與不舒服,好與壞,如此一來,美才會顯得遙不可及。


【扎實的美麗】
好的建築師,就像好的廚師,需要對他們創造的事物有充足認識。不光是書本中硬邦邦的理論,很多東西其實來自實作裡的經驗累積。要先知道氣候變化,才有辦法選擇適合使用的建材;得先了解原料的產地,才能把握房子的建造不受影響。至少他要知道怎麼樣生活才舒適,才可以替顧客搭建好的建築。

從生活出發,讓人沒辦法好高騖遠,凡事都要踏實地累積所需的經驗,應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若是有空,我會建議每個人偶而去佛光山當義工。練習擺放水果供品,還有插放供桌上的花卉。面對堆積如山的水果,義工們要迅速分辨大小種類,把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水果慢慢在盤子上維持平衡地安放,這種技術就是訓練美感經驗後得到的。看上去不僅漂亮,還具備造型上的穩固。把花插進花瓶也絕非易事,有限空間裡,一方面顧及花朵的生長,一方面還要留意顏色形狀的外型。這麼簡單的工作其實就能訓練手感和訓練視覺。

沒有坐過馬桶的人,怎麼知道坐式馬桶的高度要多高?沒有踏實生活的人,缺少對於生活的經驗,當然沒有辦法累積對的經驗。從最簡單的地方做起,觀察生命中的每個環節,如此一來,才會有新的啟發,帶來創意的生活。

試閱

生活不會只有一種可能


廚房和餐桌對東方人來講,總含有一種親切溫暖的意象。它不僅僅照顧全家人的胃,同時也是大夥兒齊聚一堂時,情感交流的好處所。在我老家的廚房,傳統爐灶裡瑩瑩燃燒的火光像是母親無私奉獻的情感,無論春夏秋冬,持續地和煦圍繞我的生命。角落總有一些瓦甕,醃製蘿蔔乾、脆梅等鄉間簡單可口的醬料點心,而被後所呈現的是親朋好友一起醃製時,伴隨逗趣機智的對談,引人捧腹發笑。當我們從田間收成回來的蔬菜水果,廚房的餐桌通常是第一個擺放的位置。而自然的美就這麼直接走進家中。從那時起,我便發現廚房不只能填飽家人的肚子,我們的靈性生命亦可從中得到滿足與啟發。


美,其實就是生活的細節


食物與美,物質和精神,你會怎麼連結兩者的關係呢?很多人會以為日本料理精緻的餐盤、擺設就是美的表現,但我看到的卻是廚師靈巧的雙手,認真專注於食材上的精神之美,還有農夫於田地裡細心栽培完美原料的堅持勞動。美其實是來自於所有人的努力、奉獻,以及對生活的投入,假如很多人都只關注在最後表現出的美麗事物,當然會覺得「美」是遙不可及、造價不菲。在此,我想要跟大家分享平日生活當中,對美學素養的觀察和實踐,讓蔬菜也能成為藝術作品,讓生活充滿新鮮變化。當你用對態度和方法,簡單的事物都會高貴而不昂貴;當你細細體會箇中蘊含的深度,你也能像我一樣,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美感,將廚房轉化成藝術空間。


位於個人工作室四樓,是朋友送給我的廚房,每天和我一起上班工作的朋友同事都會在此吃飯聊天,沒有一次不是充滿歡笑與溫暖。我的生命裡總是有朋友圍繞,大家彼此關心照顧,為生活加味。調味料與料理的關係,就像生活美學創造出的許多滋味,酸甜苦辣鹹,充滿各種口感卻不會增加身體的負擔。醋是我最喜愛的調味料之一,我覺得它在一陣酸嗆之後,帶給你一種回甘的韻味,就像是每一次創新靈感突然迸發的清醒,事後逐漸醞釀出來的喜悅。水也是做菜煮飯時必備的條件之一,它的必要性可以比擬生活美學的態度,無論廚師要蒸要煮,運用水的不同形態造就了料理世界的千變萬化。同時,人也永遠離不開水,需要水來調和事物,缺了水,就沒辦法滋潤、沒辦法美麗。人生也不能沒有甜點,在心情最低宕痛苦時吃一口甜點,會讓你的情緒隨著口中擴散的甜味重獲釋放;而甜點各式可愛的造型香氣,更是裝扮生活的法寶。在我的廚房裡,因為這些每天發生的人事物,讓我在面對繁忙的工作日程依然感到幸福愉快,獲得許多生活樂趣。廚房裡的器具原料,在我眼中就是最美的藝術品。(待續)
蔬果,是種可食用的花材


像是一把從菜市場買回來的水璉菜。若是你今天把三分之二的水璉菜拿來料理。三分之一留下當作擺設,只要簡單用白色的盤子,外加一朵梔子花,將水璉菜依照天然的模樣漩渦狀地擺在中間,一個典雅的裝飾立刻誕生。


春天盛產的青江菜也是很有趣的材料。通常人們都把吃起來口感過硬的根部切除,將前方葉莖的部位用作餐盤食物。不過切下根部的部分先別急著丟棄,拿個容器裝水,把根部一朵朵像是玫瑰花般放置其中,因為吸收水分菜類的根自然盛開,一種青江菜就能媲美花朵,綻放春季稚嫩的色彩。若是你喜歡顏色繽紛些,也只需添加些許梔子花,兩者就結合成簡約樸實的盆花裝飾。你也可以在還沒吃青江菜之前,把它們拿來當成花材。蔬果也能像花卉,只要一只瓶子或器皿,裡頭承裝少許清水,草綠色的菜葉聚集插放,視覺上絲毫不輸花朵,滿滿帶著春季自然的繁茂生氣。


中國料理經常使用的青蔥,在我手裡也能找到多種方式表現。你一定注意過切得細碎的蔥花擺在碗中洋溢清新香氣,誘惑著饕客食指大動。如果做菜時不需要用到蔥花,只取蔥頭的部位,這時你可以找個盤子,將多餘的蔥花承在水中,再利用沒切完的青蔥、剛摘下的梔子花,組合成一道賞心悅目又有新意的桌面陳設。


韮菜與青江菜屬同個季節收成,它們也都是創意裝飾的最佳材料。身形筆直挺拔的韮菜,從頭至尾天生就具有綠色親切的漸層變化。一般人喜歡吃前端青嫩的部分,靠近根部的地方也的確老化,吃了對身體也有負擔。如果你在切下根部時,先把一些吸管插入扎實捆綁的韮菜中,吸管就會騰出空隙與孔洞,只需要在那些空位放入幾朵鮮花,便宜莧菜所帶來的美麗絕對不輸任何昂貴的植物。


這幾種春季蔬果的變化都是每個人都能輕鬆達成的設計,當你逛完菜市場,買回家人喜愛的材料,準備大展伸手之前,只要稍微改變觀看事物的角度,這些蔬菜不但能滿足食慾,還能成為藝術裝飾的重要原料,率先讓自己沈醉於精神層面的提昇。這種把食物用於擺設的態度與方法,其實對我來說是有很重要的用意。


很多人都認定便宜的蔬菜水果單純只能滿足口腹,儘管每天都在花錢購買,卻不曾思考過蔬菜也具有精神層面的想像空間。相對地,價格較為昂貴的花卉的確能用於欣賞觀看,但消費者又因不知如何插花,或是沒有細心照料,付出金錢卻沒法持續美化居家環境。不能否認蔬菜與花朵是兩種性質不同的物件,一般說來,花卉較著重在精神層面的欣賞,蔬果則偏向於物質層面的使用;花就純粹拿來美化,蔬果可以吃卻沒有多大的觀賞價值。反思大家的消費習慣,蔬果與花朵是處在天平的兩端,一個是必需品,一個是精神奢侈品。一個人買蔬菜是為了生活的基本溫飽;買花則是用於追求一種精神內在具足的藝術態度。其間落差讓兩種消費行為的出發點往相反的方向發展,呈現出的價值也就相差甚異。但若從農民的種植行為,還有菜販對於蔬果的生活美學來看,裡頭蘊含的堅持和心血卻是相同價值、同等地位,他們就是要將生活中的工作認真做好。如果都是生活美學的態度,我們是否應該讓蔬菜找到它們與生活的嶄新關係?透過巧思,讓看似平凡的事物具有更多意義呢?(待續)
從飲食生活出發,美學才能真正落實


其實蔬果既是食品,也同樣是精神的食糧。這樣的想法也許與多數人先入為主的觀念相衝突,可是要達成這種共識,我認為是現代生活不可推諉的功課。因為從生活的飲食當中出發,美,才能夠普及到所有人的生命裡。比如說,在街上訪問一百個男生,可能有九十個不曾買過花。但是改口問一百的男生中有沒有吃過青菜,答案一定是百分百肯定的。生活美學圍繞著很重要的核心就在於每個人的日常作息,我們不必要求所有人都懂花、所有人都要跟名畫連結在一塊,我們只要改變世人體會生活的心態,最後產生的結果就一定會很不一樣。每一個人都吃過空心菜,如果他們沒有想過空心菜也能變成作品,不曾了解空心菜生產背後有那麼多心思的努力付出,那麼生活美學就很難在這塊土地上扎根生長,首先要改變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創造出事物的嶄新價值。


我認為,生活美學的出發點其實只需要問自己一些問題:吃的難道不能拿來看嗎?吃的難道不能拿來改變精神感受?生活難道只有一種可能?台灣人的生活習性隨著經濟開發,與世界接軌產生了巨變,速食店如雨後春筍般地連鎖興盛,各國名牌大肆入據百貨公司,我們的消費習慣和感知心態也隨之變幻無常,被新興的價值觀所蒙蔽雙眼,盲目地以為,當代追求的高速想像、冷漠互動是唯一的方式。過往年代裡,人們為求溫飽,努力的生活和工作,情感總是與大地聯繫結合,造就了許多珍貴的文化底蘊。到了今天,每個人不再感受生活,麻痹於物慾追求,大家吃太多需要減肥,或者為了消費成為金錢的奴隸。當你將過日子的態度回歸到我所強調的美學之中,重新尋回自然當中蘊藏的美感,打開感受力觀察事物背後的心血結晶,建立一套新的方法面對每日身旁的瑣事,最後你將發現許多關係會重新連結在一塊,美的事物不只發生於珠寶首飾、名車華服,只要是認真生活的人,就連「吃」都能創造出簡單不花錢的生活美學。


更何況,假如你今天把三分之一的食材用於陳設,除了減輕身體的負擔外,也能讓你的精神層面更加提昇。物慾,變成是一種精神享受,同時使生活更健康,就某種程度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提昇與進化。


美學新生活的全民運動


我所提倡的美學是很容易入門的,不從「花」錢開始,也不從艱深的理論出發,單純期望每個人能由最簡單的小事著手改變,讓變化逐漸內化到身體裡,啟動你整個人去迎接更好的生活。倘若我要一個不曾買過花的大男生來學插花,他大概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進而打退堂鼓,認為美學與自己永遠無法產生親密關係。其實這只是態度觀念的改變,再利用正確的方法創造有意義的結果。就像是買了韭菜一把,嫩的切下來烹調,老的用於擺設藝術。可能只需要中間插幾根吸管,像是利用莧菜的做法一樣,插入相應季節的便宜花朵。這樣的實踐才有辦法推及所有的人,成為美學新生活的全民運動。


美學實踐同樣需要熟能生巧,養成過程中,透過平素的生活經驗不斷累積與使用,久而久之,就能養出一雙慧眼與巧手。逛市場買菜,可以訓練眼力和手感;買回家的堆放擺設,同樣激發自己創造美的功力。若是一個人能夠從吃飯、穿衣、整理居家環境等事務累積美學經驗,再藉著身體力行的努力學習,最後就能內化成為獨到的力量,帶給世界更多美好的感受。(待續)
從生活中找到美好的出發點


還記得小時候人們常說關於花與環境的故事:有一個邋遢的人,某天收到別人送來的一束花,他為了讓花能擺放在家中不顯得突兀,便將塵封已久的花瓶找了出來,清洗擦拭,為美麗的鮮花找個適當的歸宿。插完花,卻發現桌子不夠整齊乾淨,於是他隨手整理起桌子,希望優雅的花瓶擺設可以跟桌子搭配成天作之合。然而,當桌子打掃完,他又赫然驚覺周遭環境實在無法與花卉、桌子相稱,最後便毅然決然地將整個家從裡到外打理的煥然一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讓生活重新開始,你只需要找到那個美好的出發點。


可是對許多現代人來說,他們反而認為買了那束花後,還要面對接踵而來的許多勞動,索性連花也不買了。然後編織藉口告訴自己,在這麼不景氣的時局裡,能省則省,而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實我想要提醒所有人,他們以為的藉口說詞根本不成立。因為未必一定要「花」,才能讓家裡顯露美感、展露自然的生氣。從每天吃的蔬菜水果、廚房必備的柴米油鹽,就能為生活帶來美麗,端看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看待這些貌似稀鬆平常的事物。


在自己對生活的觀察當中,發現有很多方式能突破一般人的傳統想法,表現出萬事萬物本真具備的表情與神韻。它們簡單、不花錢,而且充滿樂趣,這即是我自始至終想要教導讀者的正確心態。


調味料不只能調理食物,更能美化視野


「生活無非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許多家庭主婦耳熟能詳的古老說法,裡頭其實有著更深沈的寓意。它們的確為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柴能生火帶來溫暖,米是大地和文化交融賜予我們溫飽的主要糧食,油鹽醬醋拿來烹調,創造了中國傲視全球的料理技巧、美食地圖,同樣地,茶甚至成為我們健康的國民飲品,行銷世界主導不同地區的口味。


然而它們在我眼中,能做的不僅如此。因為茶的顏色也是創造美麗的一種可能;米不僅能拿來拜拜還可以用於擺設;鹽巴除了作為煮菜用的調味料,亦可泡澡,當作自然的洗潔劑,並與其他事物結合成為居家裝飾的一部分。每個人的家中總有這些物件,可惜的是,許多人只會用一種固定方式來處理它們。鹽巴買回來後,打開包裝,倒入塑膠瓶內,就永遠放置於爐火的架子邊,稱職的扮演調味尖兵。米則是直接倒入隨便的桶子中,煮飯時用勺子取出所需份量,淘洗後便放進電鍋。我希望能藉著幾個簡單的步驟,開啟大家的視野,重新認識到生活必需品同時也是裝飾生活的藝術品,端看人們要如何運用與嘗試。


今天你只要更動填裝鹽巴的容器,你會發現顏色潔白剔透的晶體,就能當作插花的物件。我選擇了深色方形的底座,將鹽巴填滿其中,它的色澤跟亮度無論放在哪種環境皆可襯托其他事物的美麗。而且想要取用鹽巴時,即可輕鬆撈起,具備了它原來的功能,同時又是美化環境的小擺設。另外,你將平時喝完飲料後便隨意丟棄的吸管留下,從中間摺半,形成V字形狀,中間灌入一些水,放進平日喝水用的玻璃杯,再慢慢用鹽巴補滿旁邊的空間。你就可以利用裝水後的吸管兩側開口來插放花朵,最後變成一個創意十足的插花器皿。這些做法都讓鹽巴保有它原來用途,並達到美麗生活的目的。


米也是一個多功能的食品原料。拿出櫥櫃裡不同大小的碗,先在大碗裡裝至九分滿,將小碗放置平面上輕輕旋轉壓陷入米之中。碗中的米會因為受到擠壓移動呈現自然的排列,再於小碗內放入蠟燭,或是承裝水來插花。隨著顏色對比,還有花卉多變的姿態,這樣的組合就能放置在家裡不同的角落,讓每天吃的食物成為獨特的盆花與燭台。


常拿來泡茶的決明子,利用同樣的方式,也能表現米的裝飾功能。利用家中絕不缺少的瓷盤,隨性地倒入決明子在盤上,只需水平搖晃瓷盤,它們就會自然呈現出平衡的排列形狀。乾燥過後的種籽不需擔心食用期限的問題,而它本身天然的質感和顏色,能跟白盤相襯,只要在決明子的表面上擺放淺碟或小碗,撒上隨處可得的花卉,一個簡單搶眼的擺設不就因此誕生!(待續)
食物蔬果是最佳模特兒,湯匙碗盤就是時尚伸展台


許多人直覺認定插花難學,上課買花需要花錢,添購新的器皿也需要額外的支出,但其實他們都沒想到,每天吃飯出現在餐桌上的食物與碗盤,就是可以拿來插花的應用元件。不再上市場購物的人們,當然不曾發現到蔬菜水果擺放出來的出眾色澤,每天洗碗堆疊的人若是不用其他眼光來觀察事物,就欣賞不出鍋碗瓢盆擺設的造型美感。我只是在平日的家務工作當中找到美的事物,選擇正確態度過日子,連隨處販售的「大同」國產碗盤都能變成插花器具,理所當然的,平常人吃下肚的青菜水果,就能與花卉共舞出美麗的姿態。


平日喝湯的湯匙,除了裝湯,裡面改放入繡球花花瓣,朵朵漸層的色彩變化就成了你放鬆心緒的精神食糧。結合著圓盤,向心圍繞排放的湯匙就是插花的另類器皿。


利用碗與碗堆疊出的形態美感,即能創造具有特色的盆花。先在其中一個碗裡裝水,這是插花必要的動作,然後於上方採稍微傾斜的角度疊放另一只碗,利用重量來夾緊花的枝梗,花便能昂首挺立,在空間中創造了新的雕塑。


同樣的概念激發我選用帶有重量的水果,還有春天盛開的花卉,利用平衡手感的技巧,讓碗、花朵及水果,左右對稱卻各自凸顯美麗。當然也能在碗中放入蠟燭,它的重量就像哈蜜瓜的效果一樣,卻創造各自的風格。


另外,若是選用了凹口較淺的碗來當插花器皿,很難固定住枝梗細長的花朵,這時你可以拿顆青椒或是馬鈴薯重量輕盈的蔬菜,先讓花朵倚靠碗的邊緣往外插放,中間的空隙利用青椒填補,一方面可以讓花朵內外有所依憑的固定,青椒本身也不會碰到碗中盛裝的水,避免腐爛,並能透過自身的顏色帶出盆花不同層次的視覺刺激。


身形修長的韭菜,可用方形的盤子作為底襯,讓韭菜彼此交錯,排列出整齊的井字格線,翠綠和潔白就是大自然最完美的顏色組合之一。若是將買回的韭菜留下一小把,當作擺設的材料使用,在上面點綴些許花朵,擺在桌上無不讓人看了食指大開。


辣椒本身豔紅的色澤,還有它頭粗尾細的樣貌,結合了圓盤同樣的形狀,就可以平衡地堆疊出整齊劃一的搶眼裝置。中間留白處,我放上幾朵松重草的花朵,它們的形狀、比例及色調,擁有統一和諧的調性。再加上辣椒在使用的用途中,除了立即切來炒菜,放著乾燥了也另有用途,若你一次買齊一定份量的辣椒,先用於擺設,後拿來做菜,不但節省,還能滿足審美的眼睛。


蔬果與花的搭配,無論是直線或曲線,只要你掌握了植物本身的樣貌,它們就能在出乎意料的組合中,帶來最具現代感的美學


體態柔韌的薑豆,在使用上便可展露出許多變化。像是與辣椒結合,纏綁口布,看似對比的色彩,反而形成特別的口布花。買回來的麵線,因為拆封後接觸到外在水氣帶有黏性和柔軟度,只要把薑豆和麵線纏放在一起,於圓盤中用手隨意繞出圓弧線,這樣的立體感和線條就會營造出擺設的自然律動。等你想要食用時,只需將麵線放入冰箱,不出些許時間,麵線就會重回酥脆的模樣,薑豆與麵線即能重回料理的世界。


最後,還有青江菜與豆芽。一般人買回來後,未必會全部食用,像是青江菜,將青嫩的葉部剪下,一朵朵綠色的玫瑰花即刻現身,乍看之下還以為是新培育的品種,只要在盤中裝水,點綴幾朵隨處可摘取的野花花苞,充滿春意的擺設就由你的雙手創造出來。而一盤盤的豆芽,當你取用所需的份量後,騰出的空間就能放上蠟燭,變成綠意圍繞的燭台。假使你希望顏色更加豐富,那麼只要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豆芽本身發芽長出新葉,你食用過的部分同樣增加,空間逐漸增大,改插放入花朵,買回的豆苗時時刻刻都在改變外觀,增添不同的韻味。


破格,帶來新生活


現代人每天總會打開冰箱,看著食用的食物卻渾然不覺它們的美麗;烘碗機中各種大小形狀的碗盤與筷子湯匙,如此熟悉但也因此忽視了其他可能。


生活美學就是來自生活,從碗盤排放的樣態裡,就能找到最簡單的美學技巧,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也是大家應該學習創新的開始。以上提到的所有材料,無論是吃的、用的,都是每戶人家早已存在的事物,你無須花錢花力氣帶給自己多餘的壓力。只需要找對方法、改變態度。生活就不再只是你原來想樣的生活。(2009/05/08出版)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135027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6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