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離我遠一點:《完全自殺手冊》作者,寫給同樣為人際關係所苦的你,讓人生變輕鬆的38種方法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改變/轉念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鶴見濟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賴惠鈴
  • 出版社: 樂金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3/06/3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完全自殺手冊》作者,多年之後又一力作!


為什麼我們總是活得很不開心,一直為人際關係所苦?
人心都是醜惡的,會不知不覺間要求太多,最後讓彼此都感到窒息,
所以……
讓我們離得更遠一點吧!

在這個充滿規範的擁擠世界,我們的一舉一動彷彿都受到制約。
無論是家人、情人或朋友,總有太多「你應該」和「你為什麼不」,
讓我們越活越痛苦……
三十年前,他寫出震撼人心的《完全自殺手冊》,
從最禁忌的角度,闡述活在這樣的世界夾縫之中,
那些盼望獲得解脫之人,內心深處最幽微的渴望。
如今,他以更加人道關懷的角度,思考該如何排解這份專屬於現代人的痛苦,
他的解答是──
「人類是醜陋的。所以,讓我們分開一點吧!」

人際關係中總是充斥著太多的「應該」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你是否已經習慣了「看別人的臉色」?
每天一睜開眼,就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下,為了別人而活。
「你為什麼不能做到那樣!」
「你讓我很失望!」
「為什麼你都不顧慮我的感受!」
那麼,又有誰在意我的感受了呢?內心有個弱弱的聲音這樣低語著,卻不敢說出口。

從家庭到學校,從新聞媒體到流行文化,這個世界對我們每個人,
總是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要求。
他們總是希望你「跟別人一樣」,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
和別人一樣的找一份穩定工作,和別人一樣的結婚生子,和別人一樣的孝順父母。
沒有勇氣逃脫這一切的我們,在種種的限制之下,
空間和自由越來越少,連喘口氣的空間都快要沒有了,
於是,被困在現代水泥都市叢林中的我們,就像是籠子中無法歌唱的鳥一樣,
變得越來越憂鬱、焦慮、痛苦,
甚至時不時的,會突然產生一些「禁忌」的念頭……
「如果從這邊跳下去,是不是一切都解脫了?」

如果你也曾經想過一死了之……
「如果連去死的勇氣都有了,那為什麼不能更輕鬆的看待這個世界呢?」
三十年前,他曾寫出被亞洲各國列為禁書的《完全自殺手冊》,
經過三十年的人間觀察後,他用這本書,重新審視世界上種種痛苦的根源。

「友情、愛情、親情、手足之情,這些情誼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才沒有這種事呢。」
「人類是醜陋的,所以,讓我們分開一點吧。」
一再歌頌愛、親情與友情的美好,
認定每個人都該過著「符合常軌」的人生,只會讓人窒息而已。

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過著一成不變、符合常軌的人生,
那就等於是把自己活得像是量產商品一樣,失去了自我。
正視自己內心「不一樣」的感覺吧!
在縱身躍下死亡深淵之前,不如將這種勇氣用在「讓自己活得輕鬆一點」吧!

◎38個練習,溫柔的告訴自己「不這樣做,也沒關係」
如果量產商品般的人生,帶給你的痛苦已經不堪忍受……
不妨把自己當成是纖細易碎品,和旁人小心的保留一點距離吧。

.不想在意別人眼光,也沒關係
.交不到很多朋友,也沒關係
.不必和家人相親相愛,也沒關係
.把玩偶或寵物當成家人,也沒關係
.不想談戀愛,也沒關係
.情人不是條件最好的人,也沒關係
.做不到就放棄,也沒關係
.只想獨善其身,也沒關係

38個善待自己的練習,幫助我們一點一點拉出最適合自己的社交距離,
量身訂作最舒適自在的人生樣貌。

這本書,感動了平凡的你我……
「『只要想到最壞的情況還有死亡這條路可走,就能活得輕鬆一點』這句話,正是作者在他的一生中得到的最大啟發。我從這本書中確實感受到作者最想傳達的,『活用放棄的力量』這種生活方式。」

「在公司慘遭降職,感到內心支離破碎的時候,為了尋求救贖而買了這本書。我過去的人生總像是一直在不斷與人賽跑,但讀完這本書,我不知怎麼就覺得,我可以很自然的和這樣困難的人生說再見了。只要想著『離遠一點吧』,就能變得更積極了。」

「這本書不再像當年的《完全自殺手冊》那樣鮮明強烈,但這樣反而更好。畢竟人不可能總是那麼銳利。我想,我會一直把這本書留在身邊。」

「我一直無法逃離對我而言很痛苦的地方,但換個說法『離遠一點』,就給人溫暖的感覺。這本書讓我珍惜自己的生活,繼續前行。」

「單純就是一本『有讀過真是太好了』的書。我不再自暴自棄,會去尋找能夠肯定自己的人際關係。」

「大打出手後言歸於好的友情、一家團圓圍在餐桌前的家庭、一生相依攜手前行的老夫妻……人們把這些視為理想,但這些卻又太過遙不可及。或許我們只是被這樣的想法綁架了。事實上,所謂長久維繫的關係,會給彼此留點距離,這才是隱含著智慧的人際相處之道。或許本書中提到的離遠一點,才是人際關係原本該有的樣子吧。」

「我的人生其實一直都過得很順遂,儘管父母不睦,人際關係也並沒有碰過什麼大難題。然而讀了這本書,我卻感覺內心隱藏的傷口被治癒了,非常溫暖人心。這是一本能貼近生活不幸福的人的內心,給他們救贖的書,正因為作者曾飽受傷害,才能說出這些話。」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B編  編笑編哭經營者
Mumu    「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版主
大師兄    《火來了,快跑》、《孝子》作者
李郁琳    臨床心理師、作家
李家雯(海蒂)    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黃之盈    諮商心理師
厭世香菜  「粗劣的厭世香菜」版主
(順序依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

鶴見濟

直視人性陰暗面的犀利觀察者

1964年東京都出生,東京大學文學部社會學科畢業。就學時深受社會學者見田宗介的影響,一直以來都致力於探討在現代日本社會中,人的生存之道為何?為什麼我們會生活得如此困難?

自1993年出版了轟動全亞洲的《完全自殺手冊》以來,作者言行一貫的控訴現代社會如何使我們生活得如此艱難,在日本這個以群體意見為主的社會中,是少見敢唱反調的社會良心。

譯者簡介

賴惠鈴

因為不想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去固定的地方做固定的工作,所以開始當起只能自己跟自己對話的自由譯者。過去創作文字,現在翻譯別人創作的文字,希望某天能聰慧到有本事創作與翻譯並行不悖。

譯作有《主力的思維》、《日本頂尖知識YouTuber資訊彙整術》、《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等。

 

目錄

前言 人類是醜陋的,所以,讓我們分開一點吧!

第一章 離朋友遠一點
1 不想在意別人眼光,也沒關係
2 不想配合同儕的行動,也沒關係
3 不想勉強參加聚會,也沒關係
4 跟同學或同事處不來,也沒關係
5 不去理會討厭鬼,也沒關係
6 跟別人不太一樣,也沒關係
7 不想面對找麻煩的人,也沒關係
8 交不到很多朋友,也沒關係
9 不想每天通勤上班,也沒關係
10 不喜歡線上聚會,也沒關係
11 不想勉強自己迎合別人喜好,也沒關係

第二章 離家人遠一點
1 不必和家人相親相愛,也沒關係
2 不想生育子女,也沒關係
3 不想和家人獨處,也沒關係
4 不把父母當成必須感謝的對象,也沒關係
5 不必一家團聚,也沒關係
6 把玩偶或寵物當成家人,也沒關係
7 家人沒有血緣關係,也沒關係
8 不想一直待在家裡,也沒關係
9 和家人老死不相往來,也沒關係

第三章 離情人遠一點
1 不想談戀愛,也沒關係
2 不想跟情人上床,也沒關係
3 情人不是條件最好的人,也沒關係
4 不想定下來,也沒關係
5 年紀大了還想談戀愛,也沒關係
6 不跟情人每天黏在一起,也沒關係
7 不愛了就分手,也沒關係
8 沒辦法專情一人,也沒關係
9 不跟真人談戀愛,也沒關係

第四章 這麼做會輕鬆許多
1 做不到就放棄,也沒關係
2 懶得生氣,也沒關係
3 不想為討厭的人事物煩心,也沒關係
4 覺得活著一點都不美好,也沒關係
5 不去關注別人的生活,也沒關係
6 只想獨善其身,也沒關係
7 活得隨便一點,也沒關係
8 適度讓自己放空,也沒關係
9 緊張崩潰時大笑,也沒關係

寫在最後 「不○○也沒關係」,是一句對自己溫柔的密語

序/導讀

前言

人類是醜陋的,所以,讓我們分開一點吧!

人生走到現在,什麼是你最煩惱的事呢?

請各位務必試著閉上雙眼,捫心自問。

以我為例,我最大的煩惱莫過於人際關係。為了寫這本書,我回頭去看十幾、二十歲寫的日記,發現裡頭寫的內容幾乎都是人際關係。

職場上及學校裡的人、家人、情人、網路上認識的人……與他們相處的林林總總都是人際關係,不難想像占比有多大。

「人類的煩惱完全來自人際關係的煩惱。」這句話是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說的,即使不是全部,但大概有很多人最大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然而不曉得為什麼,人際關係的煩惱很難說出口。一般人通常都會假裝若無其事的樣子。可能是因為人際關係比較難以啟齒。像是被朋友中的某某某討厭、討厭誰、又或者是喜歡哪個異性……都不是能輕易說出口的事。

所以人際關係的煩惱,就在於這些被我們視而不見的小事。

新聞也甚少提及人際關係的問題,取而代之的是社會問題。

我自己在念高中、出社會的時候,都曾經很想死。當時我以為那都是因為學校、考試,以及公司這些社會制度不好。確實,這些問題都很嚴重,不能等閒視之。

可是回頭看自己寫的日記,卻不難發現,最主要的原因可能還是出在「人際關係」。倘若人際關係可以不要那麼緊繃,即使在相同的社會制度下,感受應該也會截然不同吧。

於是我內心深處開始不斷的思考一個問題:世上的某人會陷入不幸,最主要的原因或許出在他身邊的人身上。

至少,我們必須要好好想一想這件事才行。

心理問題也一樣。舉例來說,我在高中時曾患上社交焦慮症(人群恐懼症)。書中會再提到這件事(第一章),倘若當時周圍的視線可以不要那麼尖銳,感受絕對不一樣。心靈之所以生病,有很大的原因或許都來自於旁人的壓迫。

如果親朋好友私下跟你抱怨「那個人很討厭,對吧?」你會怎麼反應?

光是朋友之間微妙的均衡關係就已經令人非常困擾了,假如是自己一直被別人說壞話,這大概會成為一生難以抹滅的痛苦經驗。

這種痛苦經驗,我們恐怕必須窮盡一切精力才有可能擺脫。

雖然如此,人們卻很少把人際關係的問題當成一回事。直到八○年代中期,兒童受到霸凌的問題才開始受到矚目。

至於父母對孩子施暴的問題,甚至要等到更久以後才被正視。在截至目前為止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究竟是如何自行消化處理這些痛苦的經驗呢?

要是有什麼法則,可以解決人際關係的煩惱就好了──這就是本書要探討的。

人類很醜陋,最好保持距離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這本書,那應該會是:「人類是醜陋的,所以,讓我們分開一點吧!」

以我自己長大的家庭為例,我的哥哥經常把氣出在家人身上,也經常使用暴力或藉故找碴的行為。這些行為首當其衝的就是我本人。本書也會仔細的提到這一點(第二章)。

即使不到這個地步,你是否偶爾也會對以下的想法產生懷疑:無論是友情、愛情、親情、手足之情,這些情誼都很美好。這是真的嗎?

事實上絕非如此。人際關係其實比你想像的還要醜陋。至少我們應該要認定,這些情誼之中,雖然有美好的一面,但也有著醜陋的一面。

但是因為人們總是歌頌這些情誼,人與人習慣了過度靠近的距離,也構築出封閉的生活環境。或許有人在這當中過得很幸福,但同時也可能會衍生出巨大的悲劇。學校的霸凌或家庭的暴力之所以成為致命傷,也是因為過度接近、過度封閉的關係。

假如是一個成員經常流動的團體,即使有一些好事者喜歡排擠別人,這種霸凌行為也不會變成大問題。不過,雖然現實生活中擺脫這些環境或許不太容易,但想拉開心的距離,其實意外的簡單。

稍微拉開過於接近的距離,然後試著向外發展。這麼一來,就算不幸被找麻煩、受到攻擊,受到的傷害也能減輕不少。這是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的事。

在家庭、公司、學校以外的地方建立連結

我們再從社會背景的角度說起。

在日本,尤其是戰後的昭和時代,人們被禁錮在家庭、公司、學校等三個領域。

當時日本的結婚率為全世界第一,人人都有家庭。因為終身雇用及長時間的勞動,父親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公司。當時兒童的就學率也很高,而且幾乎都會從事社團活動。

然而自從九○年代起,不成家的人越來越多,終身雇用制不再是常態,拒絕上學的小孩也增加了。也就是說,人們開始脫離家庭、公司、學校這三個領域。這當然也受到社會變遷的影響,但我個人認為,主要的動機還是出在人。如果人覺得很痛苦、難以承受,就不會一直忍耐下去,就會果斷放棄。

這樣的改變,可以說是一種「沉默的革命」。

即使如此,還是有問題存在。因為人們長久以來一直待在這三個領域裡,導致除了這三個領域以外,人們就無處可去了。我認為,如果說如今已變成社會現象的孤立問題、繭居族的問題皆起源於此也不為過。

正因為如此,必須要給那些無法適應社會/不願適應社會的人,創造一個新的避風港(第一章第四節)。

要是有更多能稍微拉開一點距離的流動關係就好了。我想藉此讓過於牢固、過於封閉、過於緊密的人際關係從外面開始崩解。這是我由衷的心願。

活得隨便一點

話雖如此,要是因此往「更認真、更努力」的方向前進,大概也無法順利的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每天的注意力都放在討厭的人和討人厭的地方,只會讓自己活得苦不堪言。或許還會讓問題更嚴重。

對於日本人而言,不只人際關係,其他問題的終點應該也都不在「更認真、更努力」這個方向。

還不如反過來,活得隨便一點。

過得輕鬆一點,不要那麼專注。

我們應該往這個方向追求幸福。

這是我一直告訴自己的事情。如果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問題或不好的可能性上,讓自己總是心事重重,這種情況就是心病的表現。

認真、努力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讓自己更痛苦也說不定。

因此我在第四章為大家整理了刻意讓自己放輕鬆的方法。

請容我以第四章也寫到的一句話為前言畫下句點,這句話其實是我經常在腦海中反芻的一句歌詞。

「船到橋頭自然直。」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32113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31 出貨 參考庫存量:3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